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离心式压缩机振动研究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离心压缩机组振动机理 | 第14-26页 |
2.1 离心压缩机基本理论 | 第14-15页 |
2.2 平面波动理论 | 第15-18页 |
2.2.1 连续方程 | 第15-16页 |
2.2.2 运动方程 | 第16-17页 |
2.2.3 波动方程 | 第17-18页 |
2.3 离心式压缩机组振动原因分析 | 第18-22页 |
2.3.1 机械振动 | 第18-19页 |
2.3.2 气流脉动 | 第19-20页 |
2.3.3 设备共振 | 第20-21页 |
2.3.4 旋转脱离与喘振 | 第21-22页 |
2.4 离心式压缩机组减振措施研究 | 第22-25页 |
2.4.1 安装限流孔板 | 第22-23页 |
2.4.2 安装气流脉动阻尼器 | 第23页 |
2.4.3 安装缓冲罐 | 第23-24页 |
2.4.4 防喘振措施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离心式压缩机相关参数计算 | 第26-40页 |
3.1 水力计算 | 第26-31页 |
3.2 压缩机进出口管道力学计算 | 第31-34页 |
3.3 气柱固有频率计算 | 第34-37页 |
3.4 压缩机性能参数 | 第37-39页 |
3.4.1 压缩机多变能头 | 第37-38页 |
3.4.2 压缩机轴功率 | 第38页 |
3.4.3 压缩机多变效率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现场测试及分析 | 第40-57页 |
4.1 现场设备概述 | 第40-43页 |
4.2 离心式压缩机性能曲线测试 | 第43-52页 |
4.2.1 操作程序 | 第45页 |
4.2.2 测试点的选取 | 第45-47页 |
4.2.3 测试结果 | 第47-51页 |
4.2.3.1 压缩机处于氮气工况且转速为4480r/min | 第47-48页 |
4.2.3.2 压缩机处于氮气工况且转速为4299r/min | 第48-49页 |
4.2.3.3 压缩机处于天然气工况且转速为5400r/min | 第49-50页 |
4.2.3.4 压缩机处于天然气工况且转速为5200r/min | 第50-51页 |
4.2.4 压缩机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4.3 离心式压缩机组喘振线测试 | 第52-56页 |
4.3.1 操作程序 | 第52-54页 |
4.3.2 喘振线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离心式压缩机组防喘振设计实例研究 | 第57-81页 |
5.1 压缩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模拟 | 第57-61页 |
5.1.1 初始参数 | 第57-58页 |
5.1.2 搭建压缩机仿真平台 | 第58-61页 |
5.2 工况1:GPU2 压缩机紧急停机工况 | 第61-70页 |
5.3 工况2:GPU2 压缩机紧急停机工况后重启 | 第70-72页 |
5.4 工况3:GPU2 压缩机出口堵塞(空冷器出口阀门损坏) | 第72-75页 |
5.5 工况4:GPU2 压缩机进口堵塞(过滤器下游阀门损坏) | 第75-78页 |
5.6 工况5:GPU2 压缩机进出口堵塞 | 第78-8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