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0 引言 | 第12页 |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弯桥的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1.2.1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弯桥在国内和国外的发展情况 | 第13-15页 |
1.2.2 桥梁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15页 |
1.2.3 刚构桥的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刚构弯桥动力、稳定问题的研究概况 | 第18-25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刚构桥动力特性理论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2.2.1 大跨度桥梁的动力问题 | 第19页 |
2.2.2 高墩的动力问题 | 第19-20页 |
2.2.3 弯桥的动力问题 | 第20页 |
2.3 稳定性理论的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2.3.1 结构稳定计算理论 | 第21-23页 |
2.3.2 结构稳定问题的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2.3.3 稳定性评价指标 | 第24页 |
2.4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弯桥结构动力分析 | 第25-51页 |
3.1 工程背景概况 | 第25-28页 |
3.2 材料特性和设计参数 | 第28-29页 |
3.3 结构动力分析研究进展和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3.4 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1-34页 |
3.5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4-45页 |
3.5.1 全桥阶段动力分析 | 第34-37页 |
3.5.2 最大悬臂阶段动力分析 | 第37-39页 |
3.5.3 反应谱法抗震分析 | 第39-45页 |
3.6 时程抗震分析 | 第45-49页 |
3.6.1 概述 | 第45-46页 |
3.6.2 地震波的选择和输入 | 第46-47页 |
3.6.3 时程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3.7 结论 | 第49-51页 |
第四章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弯桥稳定性分析 | 第51-71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荷载分析 | 第51-55页 |
4.2.1 施工荷载 | 第51-52页 |
4.2.2 风荷载 | 第52-55页 |
4.2.3 荷载组合 | 第55页 |
4.3 施工阶段临界力分析 | 第55-57页 |
4.4 高墩自体稳定性分析 | 第57-60页 |
4.4.1 自重作用下高墩自体稳定性 | 第57-58页 |
4.4.2 纵向风荷载作用下桥墩自体稳定性 | 第58-59页 |
4.4.3 横向风荷载作用下桥墩自体稳定性 | 第59-60页 |
4.5 最大悬臂阶段稳定性分析 | 第60-64页 |
4.5.1 不同荷载组合作用下最大悬臂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 第61页 |
4.5.2 最大悬臂阶段在荷载组合2下的稳定性分析 | 第61-62页 |
4.5.3 荷载组合3作用下最大悬臂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 第62页 |
4.5.4 荷载组合4作用下最大悬臂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 第62-63页 |
4.5.5 荷载组合5作用下最大悬臂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 第63-64页 |
4.6 全桥阶段稳定性分析 | 第64-69页 |
4.6.1 荷载组合1作用下全桥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 第64-65页 |
4.6.2 荷载组合2作用下全桥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 第65-66页 |
4.6.3 荷载组合3作用下全桥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 第66-67页 |
4.6.4 荷载组合4作用下全桥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 第67-68页 |
4.6.5 荷载组合5作用下全桥阶段的稳定性分析 | 第68-69页 |
4.7 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8-79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实践项目)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