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务治理的规范化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 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一、地方政府债务攀升的主要原因 | 第13-18页 | (一) 政治因素 | 第13-15页 | · 财政分权的不成熟 | 第13页 | · 预算的软约束 | 第13-14页 | · 政治问责的不足 | 第14-15页 | (二) 经济因素 | 第15-16页 | · 土地财政的枯竭 | 第15-16页 | · 税制转型的阵痛 | 第16页 | (三) 社会因素 | 第16-18页 | 二、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法治困境 | 第18-24页 | (一) 现行规范的亮点与不足 | 第18-21页 | · 新《预算法》对地方债的规定 | 第18-20页 | · 行政法规对地方债的规定 | 第20-21页 | (二) 人大监督与问责的虚化 | 第21页 | (三) 行政监督与问责的乏力 | 第21-22页 | (四) 司法监督与问责的缺位 | 第22-24页 | 三、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域外经验 | 第24-29页 | (一) 美国 | 第24-25页 | (二) 西欧 | 第25-26页 | (三) 日本 | 第26-27页 | (四) 小结 | 第27-29页 | 四、地方债务困境破解的法治进路 | 第29-39页 | (一)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 | 第29-32页 | · 修改《宪法》,赋予地方财政自主权 | 第29-30页 | · 制定《财政基本法》,实现中央与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 | 第30-31页 | · 制定专门的《地方债务法》,全面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行为 | 第31-32页 | (二) 高风险地区的化解规划 | 第32-35页 | · 一般化解方式 | 第32-34页 | · 极端化解方式 | 第34-35页 | (三) 法律监督与问责的强化 | 第35-39页 | · 人大监督与问责的完善 | 第35-36页 | · 行政监督与问责的强调 | 第36-37页 | · 司法监督与问责的完备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