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0页 |
· 表征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参数 | 第10-11页 |
·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 | 第11-13页 |
· 正式本体异质结器件 | 第12页 |
· 反式本体异质结器件 | 第12-13页 |
· 叠层本体异质结器件 | 第13页 |
·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 | 第13-21页 |
· 以苯并噻二唑及其衍生物为受体单元的给体材料 | 第14-15页 |
· 以吡咯并吡咯二酮为受体单元的给体材料 | 第15-16页 |
· 以苯并吡嗪为受体单元的给体材料 | 第16-17页 |
· 以噻吩并吡咯二酮为受体单元的给体材料 | 第17页 |
· 以异靛蓝为受体单元的给体材料 | 第17-18页 |
· 以噻吩并噻吩为受体单元的给体材料 | 第18-19页 |
· 其他受体基团的给体材料 | 第19-20页 |
· 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 | 第20-21页 |
·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及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2章 吡啶功能化的吡唑并富勒烯的合成及其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缓冲层的研究 | 第23-32页 |
· 引言 | 第23-24页 |
·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24页 |
· 测试仪器和条件 | 第24-25页 |
· 合成路线及实验 | 第25-26页 |
· 合成路线 | 第25页 |
· 实验步骤 | 第25-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 化合物 M1 的合成和结构表征 | 第26页 |
· 化合物 M1 单晶的培养及其结构解析 | 第26-27页 |
· 化合物 M1 的热稳定性 | 第27-28页 |
· 化合物 M1 的光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 第28页 |
· M1 作为 SAM 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28-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含若丹宁小分子的光伏材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的研究 | 第32-45页 |
· 引言 | 第32-33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39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33页 |
· 测试仪器和条件 | 第33-34页 |
· 合成路线及实验 | 第34-39页 |
· 合成路线 | 第34-36页 |
· 实验步骤 | 第36-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4页 |
· 小分子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39页 |
· D(T_3-DCRD)-BDT 和 D(T_3-DCRD)-TBDT 的热稳定性 | 第39-41页 |
· D(T_3-DCRD)-BDT 和 D(T_3-DCRD)-TBDT 的光学性能 | 第41-42页 |
· D(T_3-DCRD)-BDT 和 D(T_3-DCRD)-TBDT 的电化学性能 | 第42-43页 |
· D(T_3-DCRD)-BDT 和 D(T_3-DCRD)-TBDT 的光伏性能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含三苯胺侧链的苯并二噻吩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的研究 | 第45-57页 |
· 引言 | 第45-46页 |
· 实验部分 | 第46-51页 |
· 原料与试剂 | 第46页 |
· 测试仪器和条件 | 第46-47页 |
· 合成路线及实验 | 第47-51页 |
· 合成路线 | 第47-48页 |
· 实验步骤 | 第48-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 第51页 |
· 聚合物的热稳定性 | 第51-53页 |
· 聚合物的光学性能 | 第53页 |
·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 第53-54页 |
·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核磁共振和质谱表征图 | 第64-78页 |
攻读硕士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