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可行性分析 | 第12-16页 |
·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金、银纯金属中氦原子点缺陷行为的研究 | 第16页 |
· Au_3Ag_2合金中氦原子点缺陷行为的研究 | 第16页 |
· AuAg 合金中氦原子点缺陷行为的研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模拟方法 | 第17-30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 第17-22页 |
· 多体问题 | 第17-19页 |
· Hohenberg-Kohn 定理 | 第19-20页 |
· Kohn-Sham 方程 | 第20-21页 |
· 交换关联泛函 | 第21-22页 |
· 密度泛函理论的实现 | 第22-26页 |
· 基组选择 | 第23页 |
· 芯态与价态电子间相互作用 | 第23-25页 |
· 求解 Kohn-Sham 方程 | 第25-26页 |
· 交换关联泛函 | 第26页 |
· VASP 程序简介 | 第26页 |
· CI-NEB 方法简介 | 第26-30页 |
第三章 金、银纯金属中氦原子点缺陷的研究 | 第30-35页 |
· 引言 | 第30-31页 |
· 结构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32-33页 |
· 氦原子点缺陷在 fcc 银中位置占据的分析 | 第32-33页 |
· 氦原子点缺陷在 fcc 金中的位置占据的分析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Au_3Ag_2合金中氦原子点缺陷的研究 | 第35-49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结构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36-40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0-47页 |
· 氦原子点缺陷在 Au_3Ag_2合金中位置占据的分析 | 第40-42页 |
· 氦原子点缺陷在 Au_3Ag_2合金中位置占据的态密度分析 | 第42-45页 |
· 氦原子点缺陷在 Au_3Ag_2合金中迁移的研究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AuAg 合金中氦原子点缺陷的研究 | 第49-60页 |
· 引言 | 第49-50页 |
· 结构模型和计算方法 | 第50-53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 氦原子点缺陷在 AuAg 合金中位置占据的分析 | 第53-54页 |
· 氦原子点缺陷在 AuAg 合金中位置占据的态密度分析 | 第54-55页 |
· 氦原子点缺陷在 AuAg 合金中迁移的研究 | 第55-57页 |
· Au_3Ag_2合金和 AuAg 合金中氦行为的比较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3页 |
· 论文的结论 | 第60-62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附录 A | 第71-7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