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 | 第11-16页 |
· 等离子体技术简介 | 第11-12页 |
· 辉光放电等离子体 | 第12-13页 |
· 等离子体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领域方面的应用 | 第13-14页 |
· 等离子体技术在催化剂制备领域方面的应用 | 第14-16页 |
· 有序介孔分子筛 | 第16-17页 |
1.4 CO 氧化反应 | 第17页 |
· 本论文工作的构想及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利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在介孔分子筛 SBA-15 中制备双金属纳米材料 | 第19-38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实验部分 | 第20-23页 |
· 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0-22页 |
· 纳米材料物理及化学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 第22-2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3-37页 |
· 纳米材料的形态结构分析 | 第23-35页 |
2.3.1.1 Au-Ag/SBA-15 双金属纳米材料的 TEM 表征 | 第23-27页 |
2.3.1.2 Ag-Pd/SBA-15 双金属纳米材料的 TEM 表征 | 第27-31页 |
2.3.1.3 Au-Pd/SBA-15 双金属纳米材料的 TEM 表征 | 第31-34页 |
2.3.1.4 Pt-Pd/SBA-15 双金属纳米材料的 TEM 表征 | 第34-35页 |
2.3.2 双金属纳米材料的 XRD 表征 | 第35页 |
· 总体讨论 | 第35-37页 |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介孔分子筛 SBA-15 负载 Pd 单质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及其 CO 催化反应 | 第38-67页 |
· 引言 | 第38-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6页 |
· 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39-40页 |
3.2.2 CO 催化反应 | 第40-42页 |
· 纳米材料物理及化学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 第42-46页 |
· N_2物理吸附-脱附 | 第42-43页 |
3.2.3.2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43页 |
3.2.3.3 X 射线衍射(XRD) | 第43页 |
3.2.3.4 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 第43-44页 |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44页 |
3.2.3.6 CO 化学吸附 | 第44-45页 |
· 漫反射紫外-可见光谱(UV-vis) | 第45-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66页 |
3.3.1 Pd/SBA-15 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6-49页 |
3.3.2 Pd/SBA-15 的 CO 催化反应 | 第49-51页 |
3.3.3 介孔分子筛 SBA-15 的结构分析 | 第51-56页 |
· N2吸附-脱附曲线 | 第51-54页 |
3.3.3.2 小角 XRD | 第54-56页 |
3.3.4 广角 XRD 分析 | 第56-57页 |
3.3.5 TEM 分析 | 第57-62页 |
3.3.6 CO 化学吸附 | 第62-63页 |
3.3.7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UV-visible spectra) | 第63-64页 |
3.3.8 XPS 分析 | 第64-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介孔分子筛 SBA-15 负载 PdO 纳米材料的 CO 催化反应 | 第67-80页 |
· 引言 | 第67-68页 |
·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 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68页 |
· 纳米材料物理及化学性能的测试与表征 | 第68-6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9页 |
4.3.1 PdO/SBA-15 的 CO 催化反应 | 第69-70页 |
· N2吸附-脱附 | 第70-71页 |
4.3.3 X 射线衍射(XRD) | 第71-73页 |
4.3.4 TEM 测试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 程序升温氧化反应(TPO) | 第75-76页 |
4.3.6 XPS 分析 | 第76-77页 |
4.3.7 DRIFT 研究 | 第77-78页 |
· 讨论 | 第78-79页 |
· 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创新点 | 第81页 |
·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3页 |
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