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1、研究背景 | 第8页 |
2、理论意义 | 第8页 |
3、实用价值 | 第8-9页 |
4、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5、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6、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第1章 马克思人权理论概述 | 第14-26页 |
· 马克思人权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4-17页 |
· 政治条件 | 第14-15页 |
· 思想条件 | 第15-16页 |
· 实践基础 | 第16-17页 |
· 马克思人权理论的基本特征 | 第17-20页 |
· 实践性 | 第17-19页 |
· 科学性 | 第19页 |
· 革命性 | 第19-20页 |
· 马克思人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0-26页 |
· 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批判 | 第21-23页 |
· 对资产阶级人权实践的批判 | 第23-24页 |
· 人类解放对政治解放的超越 | 第24-26页 |
第2章 马克思人权理论的中国化 | 第26-33页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 | 第26-28页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 第26页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 | 第26-28页 |
· 马克思人权理论的中国化 | 第28-30页 |
· 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28页 |
· 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基本内涵及其规定 | 第28-30页 |
· 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基本特征 | 第30-33页 |
· 人权主体的普遍化 | 第30页 |
· 人权内容的广泛性 | 第30-31页 |
·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人权 | 第31页 |
· 强调集体人权 | 第31-33页 |
第3章 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第33-49页 |
· 毛泽东对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 第33-37页 |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 第33-35页 |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 第35-37页 |
· 邓小平对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发展 | 第37-40页 |
· 提出多数人的人权的主张 | 第37-38页 |
· 强调生存权是基本的人权 | 第38-39页 |
· 指出社会主义人权发展方向 | 第39-40页 |
· 江泽民对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开拓与实践 | 第40-43页 |
· 强调人权是一国独立主权范围内的问题,人权依靠主权保障其实现 | 第40-41页 |
· 提出人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中国人权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第41-42页 |
·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中国最基本的人权 | 第42页 |
· 人权的实现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实现人权的基本途径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 第42-43页 |
· 胡锦涛对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新发展与实践 | 第43-47页 |
· 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 第44页 |
· 人权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 第44-45页 |
· 每个公民都平等享有的“参与”和“发展”的权利 | 第45-46页 |
· 依法治国是保障和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 | 第46-47页 |
· 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系统 | 第47-49页 |
第4章 马克思人权理论中国化的当代价值 | 第49-57页 |
·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价值 | 第49-50页 |
·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价值 | 第50-57页 |
· 坚持以人为本,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基础维护和促进人权发展 | 第50-52页 |
· 坚持以人为本,兼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利协调发展 | 第52-53页 |
· 坚持马克思的人权思想,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保障以人民当家做主为核心的公民权利 | 第53-55页 |
· 积极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世界人权事业共同发展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