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9页 |
综述一 痤疮的治疗方法综述 | 第12-22页 |
综述二 热疗法的概念及医学应用 | 第22-26页 |
综述三 等离子体的概念和灭菌作用 | 第26-29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9-44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9-36页 |
实验一:皮肤热疗治疗尾蚴性皮炎的探索 | 第29-33页 |
实验二、热疗联合等离子体疗法治疗兔耳角化模型 | 第33-36页 |
·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36-44页 |
实验一:皮肤热疗治疗尾蚴性皮炎的探索 | 第36-41页 |
· 琼脂体模的升温实验 | 第36-38页 |
· 大耳白兔臀部组织的加温实验 | 第38-40页 |
· 血吸虫尾蚴的形态和生命活动的观察实验 | 第40-41页 |
实验二:热疗联合等离子体法对兔耳痤疮角化模型的治疗实验 | 第41-44页 |
· 等离子体辉光作用于健康兔耳的安全性实验 | 第41页 |
· 兔耳角化模型制备与鉴定实验 | 第41-42页 |
· 热疗联合等离子体法对兔耳角化模型的治疗 | 第42-44页 |
4 实验结果 | 第44-61页 |
实验一:皮肤热疗治疗尾蚴性皮炎的探索 | 第44-53页 |
· 琼脂体模的升温实验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 热疗仪48℃琼脂体模升温曲线 | 第44-45页 |
· 皮肤热疗仪对兔组织的加温实验结果 | 第45-51页 |
· 热疗仪48℃、50℃、52℃、54℃时的皮肤升温情况 | 第45页 |
· 热疗仪48℃、50℃、52℃、54℃时的皮下升温曲线 | 第45-46页 |
· 热疗仪84℃皮下不同深度的皮肤升温曲线 | 第46页 |
· 热疗仪50℃皮下不同深度的皮肤升温曲线 | 第46-47页 |
· 热疗仪52℃皮下不同深度的皮肤升温曲线 | 第47页 |
· 热疗仪54℃皮下不同深度的皮肤升温曲线 | 第47-48页 |
· 兔皮下1mm深处温度随热疗仪温度升高的变化曲线 | 第48页 |
· 兔皮下2mm深处温度随热疗仪温度升高的变化曲线 | 第48-49页 |
· 兔皮下3mm深处温度随热疗仪温度升高的变化曲线 | 第49页 |
· 兔皮下4mm深处温度随热疗仪温度升高的变化曲线 | 第49-50页 |
· 兔皮下5mm深处温度随热疗仪温度升高的变化曲线 | 第50-51页 |
· 血吸虫尾蚴的形态和生命活动的观察实验结果 | 第51-53页 |
· 低熔点琼脂糖固定血吸虫的观察结果 | 第51-52页 |
· 光镜下活体尾蚴的观察结果 | 第52页 |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尾蚴的脱尾 | 第52-53页 |
实验二:热疗联合等离子体疗法治疗兔耳角化模型 | 第53-61页 |
· 等离子体安全性实验结果 | 第53-54页 |
· 兔耳角化模型制造结果 | 第54-56页 |
· 兔耳角化模型制造的肉眼观察和病理切片 | 第54-55页 |
· 毛囊面积和皮脂腺直径处理结果 | 第55-56页 |
· 热疗联合等离子体疗法治疗兔耳角化模型结果 | 第56-61页 |
· 病理切片结果 | 第56-58页 |
· 数据处理结果 | 第58-60页 |
· 肉眼观察结果 | 第60-61页 |
5 讨论 | 第61-68页 |
· 热疗仪48℃琼脂体模升温曲线讨论 | 第61页 |
· 大耳白兔组织的加温实验结果讨论 | 第61-63页 |
· 血吸虫尾蚴的形态和生命活动观察讨论 | 第63-66页 |
· 热疗联合等离子体法对兔耳痤疮角化模型的治疗结果讨论 | 第66-68页 |
6 结论 | 第68-69页 |
7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8 英文缩略词 | 第73-74页 |
9 致谢 | 第74-75页 |
10 个人简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