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 生物质及其应用 | 第14-18页 |
· 生物质的定义 | 第14页 |
· 生物质的主要组分——木质纤维素 | 第14-15页 |
· 生物质的应用 | 第15-16页 |
· 生物质热解 | 第16-18页 |
· 化学法生产生物柴油 | 第18-20页 |
· 催化机理 | 第18-19页 |
· 非均相酸催化剂生产生物柴油的流程 | 第19-20页 |
· 常用的固体酸催化剂 | 第20-21页 |
· 基于生物质的固体酸催化剂 | 第21-24页 |
· 基于生物质的固体酸催化剂的发展 | 第22-23页 |
· 基于生物质的固体酸催化剂之优势 | 第23-24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 试验方法 | 第27-35页 |
· 有机溶剂的脱水 | 第27页 |
· 基于生物质的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页 |
· 不同制备条件对所制备的固体酸催化剂活性之影响 | 第27-29页 |
· 基于甘蔗渣中不同组分(纤维素或木质素)的固体酸的制备及其催化酯化转酯反应 | 第29-30页 |
· 固体酸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30-31页 |
· 不同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油酸与甲醇酯化反应的研究 | 第31页 |
· 不同固体酸催化剂催化苯酚与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 | 第31页 |
· 不同固体酸催化剂催化纤维素和纤维二糖水解反应的研究 | 第31-32页 |
· 基于纤维素、木质素或甘蔗渣的固体酸催化剂的操作稳定性 | 第32页 |
· 基于纤维素、木质素或甘蔗渣的固体酸催化剂的溶剂耐受性 | 第32-33页 |
· 色谱检测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基于甘蔗渣的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特性 | 第35-44页 |
· 基于甘蔗渣的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以及不同制备条件对该催化剂催化酯化和转酯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35-40页 |
· 炭化时间对固体酸催化剂催化酯化、转酯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炭化温度对固体酸催化剂催化酯化、转酯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磺化温度对固体酸催化剂催化酯化、转酯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磺化时间对固体酸催化剂催化酯化、转酯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 甘蔗渣中不同组分(纤维素或木质素)对所制备固体酸催化剂催化酯化、转酯反应活性的影响 | 第40-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基于甘蔗渣的固体酸催化剂的结构表征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 第44-61页 |
· 基于甘蔗渣的固体酸催化剂之结构表征 | 第44-55页 |
· 甘蔗渣的炭化过程模拟——热重分析(TGA-DSC) | 第44-45页 |
· 基于甘蔗渣的固体酸催化剂之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5-49页 |
· 基于甘蔗渣的固体酸催化剂之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9-51页 |
· 基于甘蔗渣的固体酸催化剂之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51-53页 |
· 基于甘蔗渣的固体酸催化剂之元素分析(EA)和电位滴定分析 | 第53-55页 |
· 基于甘蔗渣中不同组分(纤维素或木质素)的固体酸催化剂之结构表征 | 第55-60页 |
· 以纤维素或木质素为原料所制得的固体酸催化剂之FT-IR分析 | 第55-56页 |
· 以纤维素或木质素为原料所制得的固体酸催化剂之XRD分析 | 第56-58页 |
· 以纤维素或木质素为原料所制得的固体酸催化剂之XPS分析 | 第58-59页 |
· 以纤维素或木质素为原料所制得的固体酸催化剂之元素分析和电位滴定分析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以甘蔗渣及其不同组分为原料制备的固体酸催化酯化、烷基化和水解反应的研究 | 第61-70页 |
·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 | 第61-64页 |
· 比较不同固体酸催化剂催化油酸与甲醇的酯化反应 | 第61-62页 |
· 基于甘蔗渣、纤维素或木质素的固体酸催化剂之操作稳定性 | 第62-64页 |
·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叔丁醇与苯酚的烷基化反应 | 第64-65页 |
· 固体酸催化剂催化纤维素和纤维二糖的水解反应 | 第65-66页 |
· 基于甘蔗渣、纤维素或木质素的固体酸催化剂之溶剂耐受性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1页 |
附录一 色谱图 | 第81-83页 |
附录二 校正曲线 | 第83-85页 |
附录三 缩写及代名词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件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