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一、问题的缘起:美国次贷危机及中国首例资产证券化违约 | 第12-15页 |
(一) 信用增级视角下的美国次贷危机 | 第12-13页 |
(二) 信用增级视角下的我国首例资产证券化违约 | 第13页 |
(三) 上述现象给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 第13-15页 |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5-19页 |
(一) 数额比例无规定 | 第15-16页 |
(二) 信息披露不完善 | 第16-17页 |
(三) 新的信用增级种类无审查规定 | 第17-18页 |
(四) 未明确发起人是否可以参与信用增级 | 第18页 |
(五) 未适当关注风险传导问题 | 第18-19页 |
三、对于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制度完善建议 | 第19-30页 |
(一) 信用增级制度应规定信用增级数额比例 | 第19-21页 |
1. 应以确定覆盖保证资产支持证券兑付数额比例的信用增级为主 | 第19-20页 |
2. 应构建保证资产支持证券兑付的数额比例 | 第20页 |
3. 应构建不同层次的保证资产支持证券兑付的数额比例 | 第20-21页 |
(二) 细化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信息披露制度 | 第21-24页 |
1. 信用增级的开始阶段的信息披露 | 第21-23页 |
2. 信用增级的持续阶段的信息披露 | 第23-24页 |
3. 信用增级的终止阶段的信息披露 | 第24页 |
(三) 在信用评级中建立对新的信用增级种类的审查规定 | 第24-25页 |
(四) 明确发起人可以参加信用增级 | 第25-29页 |
1. 以追索权来认定基础资产是否真实出售实值得商榷 | 第26-27页 |
2. 发起人参与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与风险自留的要求相符 | 第27-28页 |
3. 发起人参与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具有的其他益处 | 第28-29页 |
(五) 降低资产证券化信用增级的风险传导影响 | 第29-30页 |
1. 发起人应对信用增级人履行告知义务 | 第29页 |
2. 规定信用增级人提供信用增级的资本要求 | 第29页 |
3. 规定信用增级人承担风险的最大比例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