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锦州市四所小学的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引言 | 第12-22页 | (一)问题缘起 | 第12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1.国外文献 | 第12-14页 | 2.国内文献 | 第14-19页 | 3.文献研究启示 | 第19-2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20页 | 2.问卷调查法 | 第20页 | 3.访谈法 | 第20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1.习作教学 | 第20-21页 | 2.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 | 第21页 | (五)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一、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现状调查 | 第22-34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22页 | (二)调查目的 | 第22页 | (三)调查内容 | 第22页 | (四)调查结果 | 第22-34页 | 二、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4-38页 | (一)习作要领指导不明 | 第34-35页 | 1.写前指导过于粗略 | 第34页 | 2.范例限制习作思路 | 第34-35页 | (二)习作兴趣调动不够 | 第35页 | 1.兴趣培养关注不足 | 第35页 | 2.未能缓解畏惧心理 | 第35页 | (三)习作评改收效不高 | 第35-36页 | 1.批语指导作用不强 | 第36页 | 2.重复批改没有落实 | 第36页 | 3.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 第36页 | (四)基础能力培养不足 | 第36-38页 | 1.观察能力培养不足 | 第37页 | 2.书写能力培养不足 | 第37页 | 3.创造能力培养不足 | 第37-38页 | 三、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3页 | (一)要领指导方法不当 | 第38页 | 1.指导过于程序化 | 第38页 | 2.范例使用单一 | 第38页 | (二)技能与情感培养失衡 | 第38-39页 | 1.忽略学生生活体验 | 第39页 | 2.目标设置不够合理 | 第39页 | (三)习作评改过于形式化 | 第39-41页 | 1.批改缺乏针对性 | 第39-40页 | 2.反馈意识较淡薄 | 第40-41页 | 3.评价方式缺乏创新 | 第41页 | (四)习作能力训练片面化 | 第41-43页 | 1.观察训练有所欠缺 | 第41页 | 2.书写要求不够明确 | 第41-42页 | 3.过于干涉学生习作 | 第42-43页 | 四、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促进对策 | 第43-51页 | (一)巧用范例,指导习作要领 | 第43-45页 | 1.对错比较,领悟审题立意 | 第43页 | 2.差异对比,感受详略得当 | 第43-44页 | 3.突出架构,提示叙述顺序 | 第44-45页 | 4.感受修辞,提升写法水平 | 第45页 | (二)体察感受,激发习作兴趣 | 第45-47页 | 1.结合生活,习作真情表达 | 第45-46页 | 2.活动参与,习作个人小记 | 第46页 | 3.师生合写,共享习作乐趣 | 第46页 | 4.目标达成,提升成功喜悦 | 第46-47页 | (三)精心设计,优化评改方式 | 第47-49页 | 1.细品精批,给予具体指导 | 第47-48页 | 2.反复批改,促进习作发展 | 第48页 | 3.多样评展,推出习作达人 | 第48-49页 | 4.个性评改,形成独特风格 | 第49页 | (四)全面训练,提升习作能力 | 第49-51页 | 1.观写结合,共促习作成长 | 第49-50页 | 2.书写评比,培养习作习惯 | 第50页 | 3.多设情境,促进习作创新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0-61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