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社与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模式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28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一、关于海外华文媒体的研究 | 第11-17页 | 二、关于媒体合作模式的研究 | 第17-19页 | 三、关于中国新闻社的研究 | 第19-22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2-27页 | 一、海外华文媒体 | 第22页 | 二、公共外交 | 第22-23页 | 三、对外传播 | 第23-24页 | 四、模式 | 第24-26页 | 五、嵌入式报道 | 第26-27页 | 第四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2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第一章 历史上的中国新闻社与海外华文媒体 | 第28-46页 | 第一节 中国新闻社概述 | 第28-33页 | 一、中国新闻社发展的历史阶段 | 第28-32页 | 二、中国新闻社建立的历史条件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海外华文媒体发展概况 | 第33-44页 | 一、海外华文传媒的发展历程 | 第33-35页 | 二、海外华文报刊当代发展的特点 | 第35-37页 | 三、海外华文媒体的作用 | 第37-39页 | 四、海外华文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框架 | 第39-40页 | 五、海外华文媒体性质 | 第40-44页 | 第三节 中国新闻社与海外华文媒体合作的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一、建立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 第44页 | 二、打破国际封锁,链接西方发达科技与经济 | 第44-45页 | 三、联“进”融“反”,发挥华文报刊载体作用 | 第45-46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前中国新闻社与海外华文媒体业务合作模式分析 | 第46-56页 | 第一节 传统业务合作内容的分析 | 第46-49页 | 一、广播的定向投放 | 第46页 | 二、图片业务的发展 | 第46-48页 | 三、专稿到特稿的转变 | 第48-49页 | 四、新增影视及出版业务 | 第49页 | 第二节 单向性政治嵌入式合作 | 第49-53页 | 一、中国新闻社的影响因子 | 第49-52页 | 二、海外华文媒体的影响因子 | 第52-53页 | 第三节 传统合作模式的特征 | 第53-56页 | 一、高度嵌入的政治特性 | 第53-54页 | 二、以我为主的单向特性 | 第54-56页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新闻社与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模式分析 | 第56-75页 | 第一节 中国新闻社与海外华文媒体的业务合作 | 第56-62页 | 一、高层互访 | 第56-57页 | 二、供版业务 | 第57-58页 | 三、中国新闻周刊海外版的发行 | 第58-59页 | 四、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召开 | 第59-62页 | 五、海外并购的构想与实践 | 第62页 | 第二节 与缅甸中文报《金凤凰》合作的内容分析 | 第62-69页 | 一、缅甸《金凤凰》中文报概述 | 第62-63页 | 二、中国新闻社与缅甸《金凤凰》合作的原因 | 第63-64页 | 三、借台唱戏——对缅甸《金凤凰》华文报的个案分析 | 第64-69页 | 第三节 融合性政治脱嵌式合作 | 第69-72页 | 一、既有影响因子的改变 | 第69-70页 | 二、市场和网络的影响 | 第70-72页 | 第四节 现代合作模式的特征 | 第72-75页 | 一、政治脱嵌向国际新闻靠拢 | 第72-73页 | 二、职能转变向新闻本位回归 | 第73-75页 | 第四章 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第75-83页 | 第一节 对外传播理念与规律的距离 | 第75-77页 | 一、用中国话语解释中国实践 | 第75-76页 | 二、用全球视野诠释中国主张 | 第76页 | 三、用融通思维突出中国价值 | 第76页 | 四、用事实说话讲好中国故事 | 第76-77页 | 第二节 业务合作较多资本合作较少 | 第77-80页 | 一、以“暗”合资的形式办报 | 第78页 | 二、合资建立媒介购买公司 | 第78页 | 三、投资传媒咨询服务类公司 | 第78-80页 | 第三节 新媒体合作不足 | 第80-81页 | 第四节 单向传播反馈不足 | 第81-83页 | 结语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