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8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9页 |
1.4.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5 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概念理论和相关理论 | 第21-26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1-23页 |
2.1.1 空巢老人 | 第21页 |
2.1.2 精神慰藉 | 第21-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2.2.1 社会支持理论 | 第23-24页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24-25页 |
2.2.3 活动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章 M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实证分析 | 第26-41页 |
3.1 M社区介绍 | 第26-27页 |
3.1.1 M社区概况 | 第26页 |
3.1.2 M社区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2 M社区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的分析 | 第27-31页 |
3.2.1 M社区空巢老人娱乐时间的行为习惯 | 第27-28页 |
3.2.2 M社区空巢老人与子女交流的方式和内容 | 第28-29页 |
3.2.3 M社区空巢老人与子女见面的频率 | 第29-30页 |
3.2.4 M社区空巢老人对子女的精神需求 | 第30-31页 |
3.3 M社区子女对空巢老人的精神赡养状况分析 | 第31-34页 |
3.3.1 M社区子女与空巢老人在地理层面上的距离 | 第31-32页 |
3.3.2 M社区子女与父母居住距离和亲密度的关系 | 第32-33页 |
3.3.3 M社区子女是否能够及时发现空巢老人的精神异常并处理家庭事务 | 第33-34页 |
3.4 M社区等外部环境对空巢老人精神慰藉供给分析 | 第34-37页 |
3.4.1 M社区提供的精神慰藉服务 | 第34-35页 |
3.4.2 亲朋好友对M社区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 | 第35-36页 |
3.4.3 社团对M社区空巢老人的精神慰藉 | 第36-37页 |
3.5 M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3.5.1 M 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压力大 | 第37-38页 |
3.5.2 M社区精神慰藉不被重视 | 第38页 |
3.5.3 M 社区提供精神慰藉的能力不足 | 第38-39页 |
3.6 造成M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9-41页 |
3.6.1 老年人自身的原因 | 第39页 |
3.6.2 家庭原因 | 第39-40页 |
3.6.3 社区原因 | 第40页 |
3.6.4 社会原因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国外社区养老精神慰藉的经验借鉴 | 第41-45页 |
4.1 韩国老龄人口精神慰藉中的“孝文化” | 第41页 |
4.2 日本通过子女和配偶帮助提高精神慰藉质量 | 第41-42页 |
4.3 欧美国家老龄人口精神慰藉经验 | 第42-43页 |
4.4 新加坡老龄人口精神慰藉经验借鉴 | 第43-45页 |
第五章 我国城市社区空巢老人养老精神慰藉的改善对策 | 第45-52页 |
5.1 建立针对城市空巢老人的新型社区精神慰藉服务模式 | 第45-49页 |
5.1.1 重点发挥政府的保障作用 | 第45-47页 |
5.1.2 空巢老人自己调节自身,排解孤独感 | 第47-48页 |
5.1.3 子女对父母起主要的“精神赡养”责任 | 第48页 |
5.1.4 社区和社会联动帮扶空巢老人 | 第48-49页 |
5.2 城市社区空巢老人精神慰藉的保障措施 | 第49-52页 |
5.2.1 树立“保障和改善”两步走战略 | 第49-50页 |
5.2.2 建立老年照料服务体系,按需提供服务 | 第50-51页 |
5.2.3 大力发展老年慰藉服务,重视老年人精神需求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附录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