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研究——以W县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5页 | 1.2.1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文献述评 | 第15页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及基本框架 | 第15-18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1.4.1 创新之处 | 第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2章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概述与理论分析 | 第19-24页 | 2.1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相关概念 | 第19页 | 2.1.1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定义 | 第19页 | 2.1.2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 | 第19页 | 2.2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2.2.1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的定义 | 第19-20页 | 2.2.2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的特点 | 第20页 | 2.2.3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的主要目标 | 第20-21页 | 2.3 理论分析 | 第21-24页 | 2.3.1 基于有限理性经济人理论的分析 | 第21-22页 | 2.3.2 基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的分析 | 第22-23页 | 2.3.3 基于公共管理理论的分析 | 第23-24页 |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现状分析 | 第24-32页 | 3.1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概况 | 第24-26页 | 3.1.1 内蒙古自治区扶贫现状 | 第24-25页 | 3.1.2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 第25-26页 | 3.2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现状 | 第26-30页 | 3.2.1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概况 | 第26-28页 | 3.2.2 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要点分析 | 第28-30页 | 3.3 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成效与不足 | 第30-32页 | 3.3.1 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的成效 | 第30-31页 | 3.3.2 自治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的不足 | 第31-32页 | 第4章 基于W县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案例分析 | 第32-40页 | 4.1 W县财政扶贫概况 | 第32-33页 | 4.1.1 W县贫困现状 | 第32页 | 4.1.2 W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 第32-33页 | 4.2 W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工作情况介绍 | 第33-36页 | 4.2.1 审计目标 | 第33页 | 4.2.2 审计对象和范围 | 第33-34页 | 4.2.3 审计内容及重点 | 第34-35页 | 4.2.4 审计工作组织安排 | 第35页 | 4.2.5 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 第35-36页 | 4.3 W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6-40页 | 4.3.1 审计结果公开化水平较低 | 第36-37页 | 4.3.2 审计监管介入角度不合理 | 第37-38页 | 4.3.3 审计监管能力有限 | 第38页 | 4.3.4 审计效率不高 | 第38-40页 | 第5章 改进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审计监管的对策建议 | 第40-46页 | 5.1 积极推进审计结果公开透明 | 第40-42页 | 5.1.1 强化审计公告制度 | 第40页 | 5.1.2 加强审计整改情况的公开制度 | 第40-41页 | 5.1.3 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 | 第41-42页 | 5.2 扩大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 第42-43页 | 5.2.1 加深对决策制定环节的关注 | 第42页 | 5.2.2 关注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 | 第42-43页 | 5.2.3 重视对扶贫效果的审计 | 第43页 | 5.3 强化审计监管能力 | 第43-44页 | 5.3.1 积极推进扶贫资金审计制度化建设 | 第43-44页 | 5.3.2 强化异地交叉审计,提高审计独立性 | 第44页 | 5.4 提升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 第44-46页 | 5.4.1 重视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 | 第44页 | 5.4.2 充分利用大数据,使扶贫资金审计更为精准 | 第44-45页 | 5.4.3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个人简介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