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镇“五位一体”发展机制研究——以杭州市淳安县威坪镇为例 |
论文目录 | | Abstract | 第1-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31页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价值 | 第9-18页 |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9-16页 | 二 研究价值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核心理论界定 | 第18-21页 | 一 全域旅游 | 第18页 | 二 “五位一体” | 第18-19页 | 三 区域协调发展 | 第19-20页 | 四 治理理论 | 第20页 | 五 新型城镇化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1-28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三 现有研究的评论 | 第26-28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28-31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二 论文框架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全域旅游与乡镇发展的内涵及其关系 | 第31-42页 | 第一节 作为旅游新趋势的全域旅游 | 第31-34页 | 一 旅游新转变 | 第31-33页 | 二 全域旅游需要的公共产品 | 第33-34页 | 第二节 作为乡村振兴基本支撑的乡镇发展 | 第34-38页 | 一 乡镇发展进程 | 第34-35页 | 二 乡镇发展支撑乡村振兴 | 第35-37页 | 三 乡镇发展“五位一体”分析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全域旅游对乡镇发展的可行性 | 第38-42页 | 一 由景区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作用分析 | 第38-39页 | 二 乡镇发展需求分析 | 第39-40页 | 三 可行性分析 | 第40-42页 | 第三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杭州市淳安县威坪镇案例分析 | 第42-73页 | 第一节 淳安县旅游发展转型 | 第43-48页 | 一 淳安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二 淳安县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困境 | 第44-45页 | 三 淳安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必要性 | 第45-48页 | 第二节 威坪镇全域旅游案例分析 | 第48-63页 | 一 威坪镇现状 | 第48-50页 | 二 威坪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三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促进集镇发展 | 第51-55页 | 四 乡村A级景区创建促进乡村发展 | 第55-60页 | 五 全域旅游形成镇村互动模式 | 第60-63页 | 第三节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威坪镇发展“五位一体”效益分析 | 第63-73页 | 一 全域旅游促进经济发展 | 第63-67页 | 二 全域旅游完善政治民主 | 第67-69页 | 三 全域旅游推动文化繁荣 | 第69-70页 | 四 全域旅游健全社会体系 | 第70-71页 | 五 全域旅游保障生态文明 | 第71-73页 | 第四章 全域旅游与乡镇发展现状:优势与不足 | 第73-82页 | 第一节 乡镇发展全域旅游的优势 | 第73-76页 | 一 政策优势 | 第74页 | 二 发展空间优势 | 第74-75页 | 三 生态资源优势 | 第75-76页 | 四 差异化发展优势 | 第76页 | 第二节 乡镇发展全域旅游的不足 | 第76-82页 | 一 在经济建设上,市场活力有待增强 | 第76-78页 | 二 在政治建设上,政府和市场职能有待明晰 | 第78-79页 | 三 在文化建设上,当地特色民俗文化有待挖掘 | 第79-80页 | 四 在社会建设上,组织体系有待健全 | 第80-81页 | 五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生态优势有待凸显 | 第81-82页 | 第五章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镇“五位一体”发展机制 | 第82-98页 | 第一节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镇经济建设分析 | 第82-87页 | 一 固定资产投资中,注重产业培育 | 第83页 | 二 引入社会资本,开发旅游项目 | 第83-84页 | 三 鼓励全民参与,激发市场活力 | 第84-85页 | 四 产业融合,引入新产业新业态 | 第85-86页 | 五 镇村互动,打造一体化模式 | 第86-87页 | 第二节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镇政治建设分析 | 第87-90页 | 一 乡镇机构改革 | 第87-88页 | 二 村级事务员整合 | 第88-89页 | 三 建立专业化队伍 | 第89页 | 四 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 | 第89页 | 五 建立镇村互动发展体系 | 第89-90页 | 第三节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镇文化建设分析 | 第90-92页 | 一 成立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机构 | 第90-91页 | 二 特色民俗文化挖掘和保护 | 第91页 | 三 文化载体建设 | 第91页 | 四 文化市场化运作 | 第91-92页 | 五 文化全民参与机制 | 第92页 | 第四节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镇社会建设分析 | 第92-94页 | 一 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 | 第93页 | 二 参与性体系建设 | 第93-94页 | 三 镇村互动体系建设 | 第94页 | 第五节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 第94-98页 | 一环境综合整治 | 第94-95页 | 二 系列组合拳 | 第95-97页 | 三 生态优势转为发展优势 | 第97页 | 四 生态常态化机制建设 | 第97-9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98-104页 | 一 全域旅游是乡镇“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有效抓手 | 第98-99页 | 二 全域旅游是乡镇生态优势转向发展优势的有效路径 | 第99-100页 | 三 全域旅游是乡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载体 | 第100-101页 | 四 全域旅游是乡镇推进体制机制建设的有效方式 | 第101-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