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1.1 钙钛矿锰氧化物的物理性质 | 第13-17页 |
1.1.1 钙钛矿锰氧化物的结构性质 | 第13-14页 |
1.1.2 钙钛矿锰氧化物的电磁性能 | 第14-17页 |
1.2 钙钛矿锰氧化物的理论研究 | 第17-21页 |
1.2.1 金属-绝缘体转变 | 第17-18页 |
1.2.2 Jahn-Teller效应 | 第18-19页 |
1.2.3 双交换作用 | 第19-20页 |
1.2.4 超交换作用 | 第20-21页 |
1.3 钙钛矿锰氧化物型材料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测试方法 | 第24-36页 |
2.1 实验过程 | 第24-31页 |
2.1.1 多晶陶瓷制备方法的选取 | 第24-25页 |
2.1.2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25-26页 |
2.1.3 多晶靶材的制备过程 | 第26-27页 |
2.1.4 脉冲激光沉积法制备薄膜样品 | 第27-31页 |
2.2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1-36页 |
2.2.1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31-32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2-33页 |
2.2.3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33页 |
2.2.4 电阻-温度曲线(R-T) | 第33-34页 |
2.2.5 磁性测量系统(SQUID-VSM)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多晶靶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6-58页 |
3.1 La_(0.7)Ca_(0.25)X_(0.05)MnO_3(X=Sr,Pb,Ba)多晶靶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36-42页 |
3.1.1 晶体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3.1.2 表面形貌分析 | 第37-38页 |
3.1.3 电学性能分析 | 第38-41页 |
3.1.4 磁学性能分析 | 第41-42页 |
3.2 La_(1-x)(Ca,Sr)_xMnO_3:Ag_(0.2)多晶靶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2-49页 |
3.2.1 晶体结构分析 | 第43页 |
3.2.2 表面形貌分析 | 第43-44页 |
3.2.3 电学性能分析 | 第44-47页 |
3.2.4 磁学性能分析 | 第47-49页 |
3.3 La_(0.72)Ca_(0.28-x)Sr_xMnO_3:Ag_(0.2)多晶靶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9-56页 |
3.3.1 晶体结构分析 | 第49-50页 |
3.3.2 表面形貌分析 | 第50-51页 |
3.3.3 电学性能分析 | 第51-53页 |
3.3.4 磁学性能分析 | 第53-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薄膜的后退火处理及其性能研究 | 第58-74页 |
4.1 空气气氛下后退火温度对La_(0.72)Ca_(0.28)MnO_3:Ag_(0.2)薄膜的影响 | 第58-63页 |
4.1.1 薄膜的制备 | 第58-59页 |
4.1.2 晶体结构分析 | 第59-60页 |
4.1.3 表面形貌分析 | 第60-61页 |
4.1.4 电学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4.2 氧气气氛下后退火温度对La_(0.7)Ca_(0.3)MnO_3:Ag_(0.2)薄膜的影响 | 第63-68页 |
4.2.1 薄膜的制备 | 第63-64页 |
4.2.2 晶体结构分析 | 第64-65页 |
4.2.3 表面形貌分析 | 第65-67页 |
4.2.4 电学性能分析 | 第67-68页 |
4.3 氧气气氛中后退火时间对La_(0.67)Ca_(0.33)MnO_3:Ag_(0.2)薄膜的影响 | 第68-73页 |
4.3.1 薄膜的制备 | 第68-69页 |
4.3.2 晶体结构分析 | 第69-70页 |
4.3.3 表面形貌分析 | 第70-72页 |
4.3.4 电学性能分析 | 第72-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结论 | 第74-75页 |
5.2 创新点 | 第75页 |
5.3 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8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