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自由基 | 第10-14页 |
1.1.1 自由基的发现 | 第10页 |
1.1.2 自由基的产生 | 第10-11页 |
1.1.3 自由基对机体的损伤 | 第11-12页 |
1.1.4 自由基与细胞凋亡 | 第12-14页 |
1.2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第14-17页 |
1.2.1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发现 | 第14页 |
1.2.2 GPx的结构及催化机制 | 第14-15页 |
1.2.3 GPx的生物学功能 | 第15-16页 |
1.2.4 GPx的人工模拟 | 第16-17页 |
1.3 肿瘤放射性治疗与增敏剂 | 第17-19页 |
1.3.1 肿瘤治疗现状 | 第17-18页 |
1.3.2 放射增敏剂的分类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含碲桥联环糊精(2-TECD)的合成 | 第19-27页 |
2.1 序言 | 第19页 |
2.2 主要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2.3 2-TECD的合成过程 | 第20-22页 |
2.3.1 制备NaHTe | 第20页 |
2.3.2 合成 2-TeCD的路线 | 第20-21页 |
2.3.3 合成对甲苯磺酰咪唑 | 第21页 |
2.3.4 合成单2O-(对甲苯磺酰基)-β-CD(2-OTs-CD) | 第21页 |
2.3.5 合成 2-TeCD | 第21页 |
2.3.6 纯化 2-TeCD | 第21-22页 |
2.4 2-TECD结构表征和活力测定 | 第22-23页 |
2.4.1 2-TeCD的结构表征 | 第22页 |
2.4.2 2-TeCD的活力测定 | 第22-23页 |
2.5 实验结果 | 第23-26页 |
2.5.1 2-TeCD的结构表征 | 第23页 |
2.5.2 2-TeCD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3-24页 |
2.5.3 2-TeCD的核磁共振分析 | 第24页 |
2.5.4 2-TeCD的质谱分析 | 第24-25页 |
2.5.5 碲含量和价态分析 | 第25-26页 |
2.5.6 2-TeCD的结构表征结果 | 第26页 |
2.5.7 2-TeCD的GPx活力 | 第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2-TECD联合X-RAY照射的抗癌效果 | 第27-41页 |
3.1 序言 | 第27-28页 |
3.2 主要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3.3.1 2-TeCD对PBMC细胞的毒性的影响 | 第29页 |
3.3.2 2-TeCD抵抗X-ray致PBMC细胞损伤的研究 | 第29-30页 |
3.3.3 2-TeCD联合X-ray对乳腺癌细胞MCF-7 的效果 | 第30-32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2-39页 |
3.4.1 2-TeCD对PBMC细胞的毒性 | 第32页 |
3.4.2 2-TeCD对X-ray致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32-33页 |
3.4.3 2-TeCD对X-ray致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33页 |
3.4.4 2-TeCD对X-ray致产生ROS的抑制作用 | 第33-34页 |
3.4.5 2-TeCD对X-ray致MCF-7 细胞存活率分析 | 第34页 |
3.4.6 2-TeCD对X-ray致MCF-7 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 第34-35页 |
3.4.7 MCF-7 动物模型结果 | 第35-38页 |
3.4.8 2-TeCD对MCF-7 胞内的GSH含量的影响 | 第38页 |
3.4.9 2-TeCD联合X-ray照射导致MCF-7 细胞凋亡的机制 | 第38-39页 |
3.5 讨论 | 第3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作者简历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