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年广播“乐龄1056”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2 相关概念解读 | 第11-12页 | 1.2.1 老龄化 | 第11-12页 | 1.2.2 广播频率专业化 | 第12页 | 1.3 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3.1 关于老年广播频率的研究 | 第13页 | 1.3.2 关于老年广播节目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3 关于河南乐龄广播的研究 | 第14页 | 1.4 研究问题和方法 | 第14-17页 | 1.4.1 研究问题 | 第14-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乐龄1056”的传播分析 | 第17-33页 | 2.1 传播主体分析 | 第17-19页 | 2.1.1 “乐龄1056”是河南唯一的老年广播频率 | 第17-18页 | 2.1.2 “乐龄1056”重视节目的建设与管理 | 第18-19页 | 2.1.3 老龄机构对“乐龄1056”的重视和扶持 | 第19页 | 2.2 传播内容优势分析 | 第19-23页 | 2.2.1 节目包装年轻化 | 第20-21页 | 2.2.2 信息来源权威化 | 第21-22页 | 2.2.3 叙事方式故事化 | 第22页 | 2.2.4 大比重的互动环节 | 第22-23页 | 2.3 传播渠道分析 | 第23-24页 | 2.3.1 广播伴随性适应老人需求 | 第23页 | 2.3.2 借力于新媒体传播平台 | 第23-24页 | 2.3.3 线下活动拓展传播渠道 | 第24页 | 2.4 传播受众分析 | 第24-29页 | 2.4.1 现实听众分析 | 第25-26页 | 2.4.2 潜在听众分析 | 第26-29页 | 2.5 传播效果分析 | 第29-33页 | 2.5.1 线上节目宣传积极老龄观 | 第29-30页 | 2.5.2 线下活动服务老年生活 | 第30页 | 2.5.3 媒体融合强化传播效果 | 第30-33页 | 第三章 “乐龄1056”存在的问题 | 第33-43页 | 3.1 “乐龄1056”节目编排和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33-38页 | 3.1.1 时间编排大板块缺失 | 第33-34页 | 3.1.2 节目编排与受众收听习惯错位 | 第34-35页 | 3.1.3 综合类节目小环节编排松散拖沓 | 第35页 | 3.1.4 音乐类节目与受众兴趣差异大 | 第35-37页 | 3.1.5 新闻类节目与受众生活不贴近 | 第37页 | 3.1.6 强势节目对其它节目引导缺失 | 第37-38页 | 3.1.7 节目音乐与节目内容不协调 | 第38页 | 3.2 “乐龄1056”节目主播存在的问题 | 第38-42页 | 3.2.1 主播对老年听众的生理特征把握欠准 | 第39-40页 | 3.2.2 主播对老年听众的心理特征把握欠准 | 第40-41页 | 3.2.3 主播对老年个体背景差异的忽略 | 第41-42页 | 3.3 “乐龄1 056”新媒体编排忽略传统广播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乐龄1056”的发展建议 | 第43-53页 | 4.1 当下问题的改进对策 | 第43-48页 | 4.1.1 聚集节目时段,大板块编排划分 | 第43-44页 | 4.1.2 结合受众习惯,贴近老年生活 | 第44-45页 | 4.1.3 明确节目环节,减缓听觉疲劳 | 第45-46页 | 4.1.4 重视音乐设计,加深叙事印象 | 第46-47页 | 4.1.5 提高主播综合素质,强化主播亲民意识 | 第47页 | 4.1.6 立足听众招商,严格把控广告 | 第47-48页 | 4.1.7 坚持广播自身优势,深化媒体融合 | 第48页 | 4.2 未来发展的思考建议 | 第48-53页 | 4.2.1 结合议题设置,关注老人子女 | 第48-49页 | 4.2.2 拓展叙事空间,吸引老年参与 | 第49-50页 | 4.2.3 设置可锻炼老年记忆及机能的节目 | 第50页 | 4.2.4 扶持老年产业,创造老年需求 | 第50页 | 4.2.5 重视传统广播渠道,建设农村广播系统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附录 | 第5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