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1.1 中度嗜盐菌研究概述 | 第8-10页 |
1.1.1 中度嗜盐菌的研究历史 | 第8页 |
1.1.2 中度嗜盐菌的生长环境 | 第8-9页 |
1.1.3 中度嗜盐菌的组成 | 第9页 |
1.1.4 中度嗜盐菌的作用 | 第9页 |
1.1.5 中度嗜盐菌的耐盐机制 | 第9-10页 |
1.2 植物耐盐相关基因 | 第10-12页 |
1.2.1 与离子逆向转运有关的基因 | 第10-11页 |
1.2.2 细胞相容性物质生物合成的基因 | 第11页 |
1.2.3 与细胞排毒、抗氧化相关的酶基因 | 第11页 |
1.2.4 与水分胁迫相关的基因 | 第11-12页 |
1.3 植物转基因技术 | 第12-13页 |
1.3.1 农杆菌侵染法 | 第12页 |
1.3.2 病毒介导法 | 第12页 |
1.3.3 基因枪法 | 第12-13页 |
1.3.4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3页 |
1.4 遗传转化载体构建原理 | 第13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4-15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4页 |
2.1.2 主要试剂及溶液配方 | 第14-15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5-24页 |
2.2.1 M. sp.细菌的培养 | 第15页 |
2.2.2 M. sp.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与纯化 | 第15-16页 |
2.2.3 M. sp.的 16S rDNA序列鉴定 | 第16-17页 |
2.2.4 M. sp.基因组测序及contigs拼接 | 第17页 |
2.2.5 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和植物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7-21页 |
2.2.6 农杆菌侵染法转化拟南芥 | 第21页 |
2.2.7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目的基因的表达检测 | 第21-22页 |
2.2.8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耐盐性鉴定 | 第22页 |
2.2.9 检测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22-23页 |
2.2.10 检测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存活率 | 第23页 |
2.2.11 检测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叶片大小 | 第23页 |
2.2.12 检测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含水量 | 第23-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5页 |
3.1 M. sp.菌株的 16S rDNA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24页 |
3.2 M. sp.全基因组测序和contigs拼接 | 第24-25页 |
3.3 目的基因克隆和植物过表达载体构建 | 第25-27页 |
3.4 M. sp.耐盐基因功能预测 | 第27-29页 |
3.4.1 M. sp.betA基因所编码的蛋白结构域的功能预测 | 第27页 |
3.4.2 M. sp. Na~+/H~+antiporter基因编码的蛋白结构和功能预测 | 第27-29页 |
3.5 耐盐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29-30页 |
3.6 过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 | 第30页 |
3.6.1 双酶切反应 | 第30页 |
3.6.2 连接和转化反应 | 第30页 |
3.7 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检测 | 第30-35页 |
3.7.1 转基因T1代抗性和PCR检测 | 第30-32页 |
3.7.2 耐盐基因在拟南芥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情况 | 第32页 |
3.7.3 转基因T2代耐盐性检测 | 第32-33页 |
3.7.4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变化 | 第33页 |
3.7.5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存活率 | 第33-34页 |
3.7.6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叶片大小比较 | 第34页 |
3.7.7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含水量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