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循环理论的钢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 资源循环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企业绩效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研究框架 | 第20-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1-24页 | 第2章 理论概述 | 第24-34页 | · 循环经济的基石——资源循环 | 第24页 | · 资源循环理论概述 | 第24-27页 | · 资源循环定义 | 第24-25页 | · 资源循环基本特征 | 第25-26页 | · 资源循环原则 | 第26-27页 | ·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概述 | 第27页 | · 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 第27-30页 | · 理论基础 | 第30-34页 | 第3章 钢铁企业发展现状述评 | 第34-46页 | · 钢铁企业现状 | 第34-37页 | · 钢铁企业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7-38页 | · 世界钢铁企业未来趋势 | 第38页 | · 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 第38页 | · 向绿色环保型产业转变 | 第38页 | · 钢铁企业实施资源循环必要性 | 第38-39页 | · 钢铁企业实施资源循环的可行性 | 第39-41页 | · 钢铁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分析 | 第41-43页 | · 钢铁企业现行绩效评价体系的缺陷 | 第43-44页 | · 钢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引入资源循环的可行性 | 第44-46页 | 第4章 构建以资源循环理论为基础的钢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 第46-64页 | · 基于资源循环理论的钢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成要素 | 第46-47页 | · 构建以资源循环为基础的钢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 第47-49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47页 | · 全面性原则 | 第47页 | · 相关性原则 | 第47-48页 | · 重要性原则 | 第48页 | · 均衡互补原则 | 第48-49页 | · 层次性原则 | 第49页 | · 构建基于资源循环的钢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依据 | 第49-55页 | · 环境绩效评估 | 第49-52页 | · 国家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 | 第52-54页 | · 我国钢铁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 | 第54-55页 | · 钢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55-60页 | · 财务效益指标 | 第56-58页 | · 环境效益指标 | 第58-59页 | · 社会效益指标 | 第59-60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60-62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62-64页 | 第5章 钢铁企业基于资源循环理论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以河北钢铁为例 | 第64-72页 | · 公司背景介绍 | 第64-65页 | · 数据来源 | 第65-66页 |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66-69页 | ·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69-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页 | ·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72页 | · 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附录 | 第82-84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