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一、引言 | 第12-18页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2-13页 | · 选题的缘由 | 第12-13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3页 | (二) 相关研究现状及启示 | 第13-16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 第13-15页 | · 研究启示及要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三) 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二、新媒体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概述 | 第18-27页 | (一) 新媒体的概念和特点 | 第18-20页 | · 新媒体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 当前新媒体的主要形式和特点 | 第19-20页 | (二)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概述 | 第20-21页 | ·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内涵 | 第20页 | ·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三)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运用传播媒介的历史及启示 | 第21-27页 | ·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运用传播媒介的历史考察 | 第21-23页 | ·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运用传播媒介的主要启示 | 第23-27页 | 三、新媒体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影响 | 第27-32页 | (一)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活动的影响 | 第27-29页 | · 学习和交流方式更具多样性 | 第27页 | · 思想活动更具实效性和复杂性 | 第27-28页 | · 对热点问题敏感,信息关注领域广泛 | 第28页 | · 信息辨别能力较弱,易受错误舆论操控 | 第28页 | · 自我为中心意识淡化,群体意识增强 | 第28-29页 | (二) 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变化 | 第29-30页 | · 教育载体不断丰富,党组织管理更为便捷 | 第29页 | · 学生平等对话意识提升,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强烈 | 第29页 | · 学生党务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 第29-30页 | (三) 新媒体条件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 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 第30页 | ·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 第30页 | · 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学生党员的需要 | 第30-31页 | · 提升高校党建队伍和党组织凝聚力的需要 | 第31-32页 | 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运用新媒体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 第32-36页 | (一)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运用新媒体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4页 | · 运用能力落后于社会力量,缺乏强有力的官方声音 | 第32页 | · 党建教育内容趋于事务性,缺乏持久吸引力 | 第32-33页 | · 舆论监管机制落后,安全预警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 第33页 | · 媒介载体形式缺少创新,学生主动性未充分调动 | 第33-34页 | (二)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运用新媒体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34-36页 | · 对新媒体重视度不高,传统观念亟待转变 | 第34页 | · 欠缺技术型党建队伍,运用和研究浅层化 | 第34-35页 | · 党建媒介融合度低,高校资源未有效整合 | 第35页 | · 学生主体意识未发挥,党员教育缺乏连续性 | 第35-36页 | 五、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考 | 第36-45页 | (一) 提高新媒体党建意识,完善党建工作机制 | 第36-37页 | · 及时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统筹规划意识 | 第36页 | · 健全财力保障机制,加大新媒体党建投入 | 第36-37页 | · 完善舆论监管机制,提高危机事件处理能力 | 第37页 | (二) 加强党建队伍建设,实现党建教育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 | 第37-39页 | · 注重技术型党建队伍建设,增进校际交流与合作 | 第37-38页 | · 积极与社会力量开展合作,增强党建教育内容吸引力 | 第38-39页 | · 注重党建内容品牌化建设,助推优秀党建资源传播 | 第39页 | (三) 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道,开拓党员活动新阵地 | 第39-42页 | · 加速传统校园媒体转型,巩固和加强传统党建媒介影响力 | 第39-40页 | · 搭建新媒体学生党建平台,丰富党员活动形式 | 第40-41页 | · 注重媒体融合互补,加强党员继续教育和流动党员管理 | 第41-42页 | (四) 强化学生党员主体意识,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 第42-45页 | · 打造学生党员品质帐号,树立“红色代言人” | 第42页 | · 组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现党员自我教育 | 第42-43页 | · 赋予学生新媒体管理权,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