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能源需求预测模型的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社会和谐发展与能源之间的关系 | 第10-12页 | · 我国的能源发展现状与节能压力 | 第12-14页 | · 能源需求预测概况 | 第14-17页 | · 能源需求预测的意义 | 第14-15页 | · 能源需求预测的分类 | 第15-16页 | · 能源需求预测的原则 | 第16-17页 | · 国内外能源预测方法研究进展及现状 | 第17-19页 | ·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能源需求预测模型的介绍 | 第20-26页 |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预测模型 | 第20-21页 | · 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第21-22页 | · 人工神经元基本模型 | 第21页 | · BP神经网络模型 | 第21-22页 | · 单位GDP能耗法 | 第22页 | · 分部门能源消费需求预测法 | 第22-23页 | · 投入产出法 | 第23页 | · 回归模型 | 第23-26页 | 第三章 云南省能源需求预测模型的选择与误差分析 | 第26-50页 | · 云南省能源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 第28-38页 | · 能源预测数据选取 | 第28-30页 | · 主要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8页 | ·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38页 | · 灰色GM(1,1)预测模型 | 第38-42页 | · 原始数据的灰色生成 | 第39页 | · 数据检验 | 第39-40页 | · 灰色建模 | 第40页 | · 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0-42页 | · 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 | 第42-44页 | · 三次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原理 | 第43页 | · 指数平滑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 运用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云南省能源需求量 | 第44页 | · 单位GDP能耗法预测模型 | 第44-47页 | · 时间和单位GDP能耗的相关性 | 第44-47页 | · 预测未来五年能耗值 | 第47页 | · 能源预测结果比较 | 第47-50页 | ·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灰色GM(1,1)预测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 三次指数平滑法预测结果分析 | 第49页 | · 单位GDP能耗法预测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第四章 互联网和旅游业对云南省能源消耗的关联性分析 | 第50-58页 | · 互联网对云南省能源前景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状况 | 第51-53页 | · 旅游业与能量消耗的相关性分析 | 第53-55页 | · 旅游交通能耗分析与倡导低碳出行 | 第55-58页 | ·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55页 | · 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第五章 云南省能源需求预测与能源产业发展策略建议 | 第58-72页 | · 云南省能源生产及消费预测 | 第58-66页 | · 云南省原煤产量预测 | 第59-61页 | · 云南省原煤消费量预测 | 第61-63页 | · 云南省一次电产量预测 | 第63-64页 | · 云南省一次电消耗量预测 | 第64-66页 | · 云南省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 第66页 | · 云南省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第66-67页 | · 装备技术落后,科技创新不足 | 第66-67页 | · 突出能源企业市场竞争力较弱 | 第67页 | · 环境污染严重 | 第67页 | · 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条件机遇和发展对策 | 第67-69页 | · 能源市场需求仍然很大 | 第67页 | · 能源结构调整面临新机遇 | 第67-68页 | · 国家能源战略中云南的区位优势突显 | 第68页 | · 扩大内需机不可失 | 第68页 | · 持续加强用电侧管理,提高龙头水库蓄水量 | 第68页 | · 加快中缅油气管通入滇利用工程 | 第68-69页 | · 强力督促电煤存储 | 第69页 | · 云南省能源发展基本原则 | 第69页 | · 云南省能源发展思路 | 第69-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2页 | · 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 | 第80-83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0-82页 | 附录B 附程序原代码 | 第82-83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