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8-12页 |
1.1.1 选题依据 | 第8-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钢梁弹性弯扭屈曲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固支钢梁弯扭屈曲临界弯矩的理论推导 | 第17-45页 |
2.1 弹性弯扭屈曲常用的近似分析法 | 第17页 |
2.2 复合荷载作用下钢梁临界弯矩的一般计算式 | 第17-22页 |
2.2.1 基于Galerkin法得到的钢梁临界弯矩“3C”系数通式 | 第19-21页 |
2.2.2 基于Rayleigh-Ritz法得到的钢梁临界弯矩“3C”系数通式 | 第21页 |
2.2.3 复合荷载作用下等效弯矩系数Cb的计算通式 | 第21-22页 |
2.3 复合荷载作用下固支钢梁的弯扭屈曲临界弯矩 | 第22-28页 |
2.3.1 复合荷载作用下固支钢梁弯扭屈曲理论推导的基本定义 | 第22-23页 |
2.3.2 平面外变形函数的选取 | 第23-27页 |
2.3.3 平面内弯矩分布函数的求解 | 第27-28页 |
2.4 典型荷载单一作用下固支钢梁Mcr的“3C”系数 | 第28-34页 |
2.4.1 满跨均布荷载单一作用时 | 第28-31页 |
2.4.2 关于跨中对称的两个集中荷载单一作用时 | 第31-34页 |
2.5 典型荷载复合作用下固支钢梁Mcr的等效弯矩系数Cb | 第34-39页 |
2.5.1 满跨均布荷载和关于跨中对称的两个集中荷载复合作用时 | 第34-37页 |
2.5.2 满跨均布荷载和跨中集中荷载复合作用时 | 第37-39页 |
2.6 典型荷载单一作用下EC9和EC3中“3C”系数的验证 | 第39-41页 |
2.7 部分复杂系数的优化 | 第41-4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固支钢梁的弹性弯扭屈曲分析 | 第45-78页 |
3.1 有限元分析软件LTBeamN的概述 | 第45-46页 |
3.2 模型的选取 | 第46页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3.3.1 基本参数设置 | 第46-47页 |
3.3.2 单元划分 | 第47页 |
3.3.3 平面内、平面外的边界条件 | 第47-48页 |
3.3.4 荷载工况 | 第48页 |
3.4 跨度对弹性临界弯矩的影响 | 第48-53页 |
3.5 加强翼缘及荷载作用点高度对弹性临界弯矩的影响 | 第53-73页 |
3.6 荷载比例系数对弹性临界弯矩的影响 | 第73-76页 |
3.6.1 满跨均布荷载和跨中集中荷载复合作用时 | 第74-75页 |
3.6.2 满跨均布荷载和关于跨中对称的集中荷载复合作用时 | 第75-7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四章 “4M”法对固支钢梁的适用性分析 | 第78-82页 |
4.1 “4M”形式的等效弯矩系数 | 第78页 |
4.2 “4M”法求解典型荷载单一作用下固支钢梁的Cb | 第78-8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2-84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3-84页 |
附录 | 第84-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