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伤寒派医家黎庇留及其著作的整理与相关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8
页 | 目录 | 第8-10
页 | 第一部分 引言 | 第10-16
页 | 一、研究意义目的及意义 | 第10-13
页 | [一]《伤寒论》研究情况 | 第10-11
页 | [二]岭南医学研究情况 | 第11-13
页 | 二、研究情况 | 第13-16
页 | [一]黎庇留生平研究 | 第13
页 | [二]《伤寒论崇正编》及《黎庇留医案》研究情况 | 第13-16
页 | 第二部分 《伤寒论崇正编》点校说明 | 第16-25
页 | 一、黎庇留生平及其著作 | 第16-17
页 | 二、《伤寒论崇正编》版本源流疏理 | 第17-21
页 | [一]正名 | 第17-18
页 | [二]版本 | 第18-21
页 | 三、版本选择 | 第21
页 | [一]底本 | 第21
页 | [二]他校本 | 第21
页 | 四、整理方法和体例 | 第21-25
页 | [一]校勘 | 第22-23
页 | [二]标点与注释 | 第23-24
页 | [三]编排情况 | 第24-25
页 | 第三部分 《伤寒论崇正编》特点及黎庇留学术思想 | 第25-44
页 | 一、《伤寒论崇正编》体例特点 | 第25-36
页 | [一]《伤寒论崇正编》其书 | 第25-31
页 | [二]《伤寒论崇正编》的体例特点 | 第31-33
页 | [三]《伤寒论崇正编》的注释方法 | 第33-36
页 | 二、黎庇留学术特点 | 第36-44
页 | [一]善救危急,奇不离正 | 第36-38
页 | [二]善用温热,不避寒凉 | 第38-39
页 | [三]善用大剂,不失审慎 | 第39-40
页 | [四]内服外用,治法灵变 | 第40-41
页 | [五]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 第41-43
页 | [六]其术精湛,其德至诚,堪称大医 | 第43-44
页 | 第四部分 《伤寒论崇正编》点校本(节选) | 第44-68
页 | 伤寒论崇正编序 | 第44-46
页 | 读法 | 第46-47
页 | 《伤寒论崇正编》目录 | 第47-49
页 | 《伤寒论崇正编》 | 第49-68
页 | 第五部分 黎庇留医案拾遗 | 第68-78
页 | 【《伤寒论崇正编》治验医案】 | 第68-72
页 | 【核疫医案】 | 第72-74
页 | 【其他】 | 第74-75
页 | 【黎氏传人医案】 | 第75-78
页 | 苏世屏医案 | 第75-76
页 | 马云衢医案 | 第76-78
页 | 结语 | 第78-79
页 | 参考资料 | 第79-83
页 | 附录 | 第83-85
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第85-86
页 | 致谢 | 第8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