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青蒿素合成基因表达的机理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医学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药物生物学论文
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青蒿素合成基因表达的机理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4 页
Abstract第4-9 页
引言第9-11 页
正文第11-54 页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22 页
    一、青蒿素的发现及来源第11-12 页
      (一) 青蒿素的发现及历史第11-12 页
      (二) 青蒿素的来源第12 页
    二、青蒿素生物合成前体研究现状第12-13 页
      (一) 青蒿酸第12-13 页
      (二) 青蒿素B第13 页
      (三) 青蒿烯第13 页
    三、青蒿素的生物合成路径及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第13-17 页
      (一) 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第13-15 页
      (二) 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及编码的基因第15-17 页
    四、青蒿素高产的研究第17-20 页
      (一) 影响青蒿素产量的因素第17-18 页
      (二) 提高青蒿素产量的手段第18-20 页
    五、次级信号诱导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概况第20 页
    六、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1 页
    七、创新思路与设计方案第21-22 页
  第二章 青蒿素合成基因启动子诱导的表型鉴定第22-28 页
    一、材料第22-23 页
      (一) 植物材料第22 页
      (二) 主要试剂第22 页
      (三) 主要仪器第22-23 页
    二、实验方法第23 页
      (一) SA、MJ处理转化烟草第23 页
      (二) GUS组织化学染色法第23 页
      (三) 化学分光光度法第23 页
    三、结果第23-26 页
      (一) GUS基因表达的定性鉴定第23-25 页
      (二) GUS基因表达的定量测定第25-26 页
    四、讨论第26-28 页
  第三章 SA/MJ诱导青蒿素生物合成基因及其Ca~(2+)相关性第28-36 页
    一、材料第28 页
      (一) 植物材料第28 页
      (二) 主要试剂第28 页
    二、实验方法第28-30 页
      (一) SA、MJ处理青蒿植株第28 页
      (二) SA、MJ联合LaCl_3处理青蒿植株第28-29 页
      (三) 青蒿素合成基因的半定量分析第29-30 页
    三、结果第30-34 页
      (一) SA/MJ对ADS、CYP71AV1基因的诱导第30-31 页
      (二) SA/MJ对CPR基因的诱导第31-32 页
      (三) Ca~(2+)对SA、MJ诱导ADS基因的影响第32 页
      (四) Ca~(2+)对SA、MJ诱导CYP71AV1基因的影响第32-33 页
      (五) Ca~(2+)对SA、MJ诱导CPR基因的影响第33-34 页
    四、讨论第34-36 页
  第四章 SA/MJ及外源~1O_2供体对内源~1O_2释放的影响第36-41 页
    一、材料第36 页
      (一) 植物材料第36 页
      (二) 主要试剂第36 页
      (三) 仪器第36 页
    二、实验方法第36 页
      (一) SA、MJ处理青蒿植株第36 页
      (二) RB处理青蒿植株第36 页
      (三) ~1O_2的检测第36 页
    三、结果第36-39 页
      (一) SA、MJ刺激~1O_2释放的时间进程第36-38 页
      (二) RB处理刺激~1O_2释放的时间进程第38-39 页
    四、讨论第39-41 页
  第五章 内源及外源~1O_2在青蒿素合成中的作用第41-48 页
    一、材料第41 页
      (一) 植物材料第41 页
      (二) 主要试剂第41 页
      (三) 主要仪器第41 页
    二、实验方法第41-42 页
      (一) 青蒿试管苗的预处理第41 页
      (二) 样品制备第41 页
      (三) 青蒿素含量测定第41-42 页
    三、结果第42-46 页
      (一) SA、MJ处理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第42-44 页
      (二) RB处理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第44-46 页
    四、讨论第46-48 页
  第六章 SA和MJ对活性氧水平的调控第48-54 页
    一、材料第48 页
      (一) 植物材料第48 页
      (二) 主要试剂第48 页
      (三) 仪器第48 页
    二、实验方法第48-49 页
      (一) GSH含量的测定第48 页
      (二) CAT活力的测定第48-49 页
      (三) H_2O_2的检测第49 页
    三、结果第49-52 页
      (一) SA、MJ对组织中GSH水平的影响第49-50 页
      (二) SA、MJ对CAT活力的影响第50-51 页
      (三) SA、MJ处理对组织中H_2O_2含量的影响第51-52 页
    四、讨论第52-54 页
结语第54-55 页
参考文献第55-63 页
附录第63-64 页
致谢第64页

本篇论文共64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诱导青蒿素合成
脾虚证患者异丙酚靶控输注的药效学
尼古丁药动学中的微透析与稳定同位
药物经皮微透析中回收率的可变性及
阳春砂组织培养与辐射诱变育种的初
阳春砂资源调查与品质评价研究
丙二烯氧合酶(AOS)基因转化广藿香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诊断猪心肌挫
抗癫痫石菖蒲有效组分配伍冰片缓释
岗梅总皂苷及其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大黄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的
人IL-1R Ⅰ胞外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
Akt shRNA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耳穴贴压应用于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中医证型与小儿安
针刺配合敷脐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临
中医药与越南传统东医药治疗消化性
黄连阿胶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
《伤寒论》中关于“烦躁”的证治辨
耳尖放血治疗风热感冒发热的临床研
王乐亭牵正方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3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部
中山地区冬春季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
调肝扶脾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温补肾阳法脐疗AECOPD呼吸衰竭机械
艾灸防治乳腺癌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
颜氏“益心方”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
清热活血方干预热毒血瘀型急性冠脉
中药外敷加灌肠治疗阑尾周围脓肿及
益气活血贴外敷治疗小儿哮喘非急性
加味三叶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
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
健脾益肾法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
中药治疗肾虚型和肾虚血热型早期先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中医证型与检
翁花袋泡茶治疗风热挟湿型病毒性感
调补肺肾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
加味理中汤对脾肾阳虚型糖尿病疗效
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前后Hcy水平的变
“从心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痰浊型与
探讨现代岭南人中医体质对风温、湿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活动性与中
宁喘贴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
电针配合艾灸治疗风寒阻络型周围性
针药结合治疗AECOPD痰热壅肺证的临
蜂针疗法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
宣肺化痰通络法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
温肾镇潜法治疗肾阳虚型失眠症的临
舒和胶囊治疗糖耐量减低的临床研究
苏桔合剂治疗脾虚痰湿型儿童感染后
蜂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疼痛的临
运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
单一神门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临床
蜂针治疗痹症复诊与否的因素探讨
点穴手法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小儿肺炎恢复期中医体质分型及其与
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文献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低位正中神经损
大肠癌不同中医证型CD44v6、PCNA表
中药周期疗法不同时点给药治疗乳腺
外科术后疲劳相关因素初探
禤国维补肾法临床经验总结与思辨特
补肾法对绝经前妇女子宫切除术后卵
维持性血透患者血中分子物质与中医
心绞痛患者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特点
黄芪注射液静滴辅助治疗低钾型周期
穴位埋线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
贝尔麻痹急性期不同针刺间隔时间对
逆针灸预防运动员关节损伤应用研究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
针刺补泻手法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
不同针刺干预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
病灶定位围针对缺血性中风及复发率
穴位埋线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
腕踝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
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
耳针与饮食控制对减肥作用之临床研
电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婴幼儿脑瘫临
针刺患侧中平单穴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渭良伤科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
当归六黄汤辅助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
埋线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用药规
CEG肝胃不和型与脾胃湿热型证候与胃
TLR4表达与MODS发病关系及黄连解毒
布渣叶清热消滞退黄药效学研究
脑血宁注射剂中药材石菖蒲的质量控
中西医结合治疗阴虚内热证系统性红
中西医结合家庭康复对脑性瘫痪儿童
pLenti6/V5-PTEN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期)临床路
 
青蒿素论文 SA MJ _1O_2论文 诱导 机理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jidan**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