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代文献针灸治疗痿病的选穴整理与分析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古代中医文献整理 | 第11-20页 | ·痿病的概念 | 第11页 | ·痿病的历史源流 | 第11-13页 | ·痿病的分类 | 第13-14页 | ·痿病与偏枯、痱的不同 | 第14页 | ·痿病的病因 | 第14-16页 | ·痿病的病机 | 第16-18页 | · 肺热伤津,津伤不布 | 第16页 | · 湿热浸淫,气血不运 | 第16-17页 | · 脾胃亏虚,精微不输 | 第17页 | · 肝肾亏损,髓枯筋痿 | 第17页 | · 瘀血阻滞,肢体失养 | 第17-18页 | ·痿病的治法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古代针灸治疗痿病的穴位整理 | 第20-39页 | ·研究方案的设计 | 第20-22页 | · 研究的目的、方法和统计学依据 | 第20页 | · 确定研究对象 | 第20-22页 | · 数据规范化与建立数据库及选择统计软件 | 第22页 | ·穴位整理结果 | 第22-33页 | · 条文分布情况 | 第22页 | · 刺灸方法概述 | 第22-23页 | · 补泻方法概述 | 第23页 | · 腧穴的整理 | 第23-33页 | ·分析与讨论 | 第33-38页 | · 高频穴位的分析 | 第33-35页 | · 常用经脉的分析 | 第35-36页 | · 部位的分析 | 第36页 | · 特定穴使用的分析 | 第36-37页 | · 配穴的分析 | 第37-38页 | ·总结 | 第38-39页 | 第三部分 针灸治疗痿病的基本思路 | 第39-41页 | ·首当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 第39页 | ·注意腧穴的选用 | 第39-40页 | ·痿病治疗注意使用刺激手段 | 第40页 | ·防治并举,注重调理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