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1-12
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
页 |
· 选题缘起 | 第14-16
页 |
· 当代社会发展对教师角色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14
页 |
· 我国新课改引起教师角色的转变,进而对中学教师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 第14-15
页 |
· 我国当前的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无法适应教师角色转变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 第15-16
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
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17
页 |
· 现实意义 | 第16
页 |
· 理论意义 | 第16-17
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
页 |
· 文献法 | 第17
页 |
· 表列法 | 第17
页 |
· 调查法 | 第17
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17-18
页 |
·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8-21
页 |
· 角色 | 第18
页 |
· 教师角色 | 第18-19
页 |
· 教师多元角色 | 第19
页 |
· 课程 | 第19-20
页 |
·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 | 第20-21
页 |
第二章 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师角色和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研究综述 | 第21-31
页 |
· 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综述 | 第21-26
页 |
· 关于教师角色涵义及其定位的研究 | 第21-22
页 |
· 不同视野下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 | 第22-25
页 |
· 对教师角色研究的简要评价 | 第25-26
页 |
· 近年来国内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研究综述 | 第26-29
页 |
·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原则的研究 | 第26-27
页 |
·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研究 | 第27-28
页 |
· 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研究 | 第28-29
页 |
· 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研究的简要评价 | 第29
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
页 |
第三章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多元角色及其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 第31-45
页 |
·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多元角色的内涵分析 | 第31-36
页 |
· 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 第33
页 |
· 课程研制者 | 第33-34
页 |
· 教育研究者 | 第34
页 |
· 终身学习者 | 第34-35
页 |
· 教育协作者 | 第35
页 |
· 学生的心理保健员 | 第35-36
页 |
· 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 | 第36
页 |
· 教师多元角色对中学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 第36-44
页 |
·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应有的主要素质 | 第36-38
页 |
· 教师作为课程研制者应有的主要素质 | 第38-39
页 |
· 教师作为教育研究者应有的主要素质 | 第39-40
页 |
· 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应有的主要素质 | 第40-41
页 |
· 教师作为教育协作者应有的主要素质 | 第41-42
页 |
· 教师作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员应有的主要素质 | 第42-43
页 |
· 教师作为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应有的主要素质 | 第43-44
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
页 |
第四章 基于教师多元角色的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改革 | 第45-64
页 |
· 中学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排序研究 | 第45-48
页 |
·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45
页 |
· 专家打分构造判断矩阵 | 第45-47
页 |
· 中学教师素质的权重排序结果 | 第47-48
页 |
· 关于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满意度和需求以及对自我素质评价的调查研究 | 第48-51
页 |
· 关于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满意度的调查 | 第48-49
页 |
· 关于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内容需求的调查 | 第49-50
页 |
· 关于教师对自我素质评价的调查 | 第50-51
页 |
· 基于教师素质权重排序的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改革 | 第51-57
页 |
· 教师专业知识类素质及其相应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改革 | 第51-52
页 |
· 教师专业能力类素质及其相应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改革 | 第52-56
页 |
· 教师专业情意类素质及其相应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改革 | 第56-57
页 |
· 对目前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构想 | 第57-63
页 |
· 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应该以提高教师素质为着眼点,突出教师的主体性 | 第57-58
页 |
· 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应该兼顾教育工作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类课程 | 第58-59
页 |
·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在提高教师专业情意方面,尚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 第59-60
页 |
·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应加大教育教学案例的份量 | 第60-63
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4
页 |
结束语 | 第64-65
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
页 |
附录1 层次分析法(AHP)原理介绍 | 第69-73
页 |
附录2 关于中学教师素质权重的专家打分式问卷调查 | 第73-79
页 |
附录3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培训调查问卷 | 第79-82
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
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