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修身文化对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当代启示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10页 | 导论 | 第10-14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1.理论价值 | 第10页 | 2.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关于党性修养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2.关于儒家修身文化对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启示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3页 | 2.历史研究法 | 第13页 | 3.比较分析法 | 第13页 | 4.跨学科研究法 | 第13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1.视角创新 | 第13页 | 2.观点创新 | 第13-14页 | 3.方法创新 | 第14页 | 一、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相关问题 | 第14-20页 | (一) 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 第14-16页 | 1.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概念 | 第14-15页 | 2.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 | 第15-16页 | (二) 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现状 | 第16-17页 | 1.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更加坚强 | 第16页 | 2.当前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16-17页 | (三) 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对儒家修身文化批判继承的思想 | 第17-20页 | 1.毛泽东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对儒家修身文化批判继承的思想 | 第18页 | 2.邓小平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对儒家修身文化批判继承的思想 | 第18-19页 | 3.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对儒家修身文化批判继承的思想 | 第19页 | 4.习近平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对儒家修身文化批判继承的思想 | 第19-20页 | 二、儒家修身文化的历史演进和主要内容 | 第20-26页 | (一) 儒家修身文化的历史演进 | 第20-23页 | 1.先秦形成与发展时期 | 第20-21页 | 2.汉唐传承时期 | 第21-22页 | 3.宋元明清理学化时期 | 第22-23页 | (二) 儒家修身文化的主要方面 | 第23-26页 | 1.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修身内容 | 第23-25页 | 2.以崇高精神境界为理想追求的修身目标 | 第25页 | 3.以道德自律为基本模式的修身方法 | 第25-26页 | 三、实现儒家修身文化优秀成果的创造性转化,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 第26-37页 | (一) 儒家修身内容对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启示 | 第27-30页 | 1.仁爱百姓,坚定宗旨意识 | 第27页 | 2.见利思义,培养不想腐的自觉 | 第27-28页 | 3.爱国忠诚,不忘初心 | 第28页 | 4.敢于担当,强化责任意识 | 第28-29页 | 5.自强不息,永不懈怠 | 第29-30页 | 6.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 第30页 | (二) 儒家修身目标对提升党性修养的启示 | 第30-33页 | 1.树立鸿鹄之志,坚定理想信念 | 第30-31页 | 2.追求君子人格,提升品格修养 | 第31-32页 | 3.见贤思齐,树立标杆楷模 | 第32页 | 4.兼济天下,心系苍生 | 第32-33页 | 5.培养浩然之气,提高精神境界 | 第33页 | (三) 儒家修身方法对提升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启示 | 第33-37页 | 1.正心诚意,加强政德修养 | 第34页 | 2.格物致知,把握客观规律 | 第34-35页 | 3.静身博学,提高综合素养 | 第35-36页 | 4.慎独自律,坚守底线思维 | 第36页 | 5.知行合一,增强践履能力 | 第36-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