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偶氮染料废水处理方法概述 | 第11-14页 |
1.3 生物膜电极法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3.1 二维生物膜电极法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3.2 三维生物膜电极法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1.4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4.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 | 第16-17页 |
1.4.2 微生物燃料电池堆栈研究 | 第17-18页 |
1.4.3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废水处理研究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9-21页 |
1.5.1 课题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21-23页 |
2.2 偶氮染料活性艳红X-3B | 第23页 |
2.3 实验用水 | 第23-24页 |
2.4 污泥接种驯化挂膜 | 第24-25页 |
2.5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2.6 实验检测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2.6.1 物理和化学分析指标 | 第25-26页 |
2.6.2 光谱扫描分析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一体式BER-CWMFC耦合系统降解活性艳红X-3B的性能研究 | 第28-42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28-29页 |
3.2 讨论与分析 | 第29-40页 |
3.2.1 一体式BER单体运行特性 | 第29-31页 |
3.2.2 CWMFC堆栈电池堆运行特性 | 第31-32页 |
3.2.3 一体式BER-CWMFC耦合系统的电学特性 | 第32-34页 |
3.2.4 一体式BER-CWMFC耦合系统对X-3B的去除特性 | 第34-36页 |
3.2.5 电流对一体式BER-CWMFC耦合系统各个单元的影响 | 第36-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三维BER降解活性艳红X-3B的研究 | 第42-53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4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2-52页 |
4.2.1 染料浓度对三维BER降解去除的影响 | 第42-44页 |
4.2.2 不同电压对三维BER降解去除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3 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 | 第46-48页 |
4.2.4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GC-MS)扫描分析 | 第48-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三维BER-CWMFC耦合系统降解活性艳红X-3B的性能研究 | 第53-58页 |
5.1 实验方法 | 第53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3-57页 |
5.2.1 三维BER-CWMFC耦合系统的电学特性 | 第53-54页 |
5.2.2 不同进水浓度对X-3B去除的影响 | 第54-56页 |
5.2.3 三维BER耦合系统与一体式BER耦合系统的比较 | 第56-5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总结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