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7页 |
1.1.1 污泥的来源 | 第12-13页 |
1.1.2 污泥对环境的影响及危害 | 第13-14页 |
1.1.3 污泥处理与处置现状 | 第14-17页 |
1.2 重金属控制及脱水性能调理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2.1 污泥重金属控制技术 | 第17-19页 |
1.2.2 污泥脱水性能的调理技术 | 第19-21页 |
1.3 生物沥滤技术概述 | 第21-25页 |
1.3.1 生物沥滤主要微生物种类 | 第21-22页 |
1.3.2 生物沥滤法机理 | 第22-24页 |
1.3.3 生物沥滤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5-27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5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2.2 污泥样品与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2.2.1 样品来源 | 第29页 |
2.2.2 样品的预处理 | 第29页 |
2.2.3 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2.3 实验设计 | 第33-35页 |
2.3.1 污泥性质分析和接种物的制备 | 第33页 |
2.3.2 底物种类和投加量对污泥沥滤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3 沥滤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及污泥养分流失情况 | 第34-35页 |
第3章 污泥性质分析与接种物的制备 | 第35-42页 |
3.1 污泥样品性质分析 | 第35-38页 |
3.1.1 污泥的基本理化性质 | 第35-36页 |
3.1.2 污泥的养分和重金属含量 | 第36页 |
3.1.3 污泥重金属各形态分析 | 第36-38页 |
3.2 接种物的驯化与富集 | 第38-40页 |
3.2.1 氧化亚铁硫杆菌(T.ferrooxidans)的驯化与富集 | 第38页 |
3.2.2 氧化硫硫杆菌(T.thiooxidans)的驯化与富集 | 第38-39页 |
3.2.3 驯化过程中污泥pH值变化情况 | 第39-40页 |
3.2.4 驯化过程中污泥ORP值变化情况 | 第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底物种类和投加量对生物沥滤效果的影响 | 第42-59页 |
4.1 底物种类和投加量对污泥pH值和ORP值的影响 | 第42-47页 |
4.1.1 底物投加量对污泥pH值和ORP值的影响 | 第42-46页 |
4.1.2 单一与复合底物对污泥pH和ORP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 底物种类和投加量对污泥重金属溶出效果的影响 | 第47-54页 |
4.2.1 底物投加量对污泥重金属溶出率的影响 | 第47-49页 |
4.2.2 单一与复合底物对污泥重金属溶出率的影响 | 第49-54页 |
4.3 底物种类和投加量对污泥离心脱水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1 底物投加量对污泥离心脱水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2 单一与复合底物对污泥离心脱水率的影响 | 第56页 |
4.4 底物种类和投加量对污泥比阻的影响 | 第56-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沥滤后污泥重金属形态及养分变化情况 | 第59-63页 |
5.1 沥滤前后污泥重金属形态变化 | 第59-61页 |
5.2 污泥中总氮、总磷的变化 | 第61-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6.1 结论 | 第63-64页 |
6.2 建议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图表目录 | 第69-71页 |
图目录 | 第69-70页 |
表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历 | 第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