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9页 |
· 种衣剂概念、种类和作用机理 | 第11-13页 |
· 种衣剂概念 | 第11页 |
· 种衣剂的种类 | 第11-12页 |
· 种衣剂作用机理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种衣剂的发展 | 第13页 |
· 国外种衣剂的发展 | 第13页 |
· 国内种衣剂的发展 | 第13页 |
· 种衣剂发展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 第13-14页 |
· 种衣剂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13-14页 |
· 种衣剂的发展方向 | 第14页 |
· 种衣剂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 | 第14-17页 |
· 玉米种衣剂对发芽、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14-15页 |
· 玉米种衣剂对玉米生理生化的影响 | 第15-17页 |
· 农药残留测定进展 | 第17-18页 |
· 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 第17页 |
·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 | 第17页 |
· 玉米中农药残留检测 | 第17-18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及苗期害虫防治效果的影响 | 第19-3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19-20页 |
· 不同种衣剂及药种比 | 第19页 |
· 供试玉米品种 | 第19-20页 |
· 试验设计 | 第20页 |
· 调查方法 | 第20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0-28页 |
·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1-26页 |
· 不同种衣剂对苗期蓟马防治效果 | 第26-27页 |
· 不同种衣剂对苗期甜菜夜蛾防治效果 | 第27-28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叶片关键酶活的影响 | 第30-3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 试验仪器 | 第30页 |
· 试验方法 | 第30页 |
· 测定指标及方法 | 第30-32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 对SOD活性的影响 | 第32页 |
· 对POD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对CAT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对总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心叶期与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因素的影响 | 第35-48页 |
·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 心叶期对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 | 第35页 |
· 对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 | 第35页 |
· 对钻蛀性害虫的防治效果 | 第35页 |
· 对玉米株高、穗位和茎粗等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第36页 |
·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7页 |
· 心叶期田间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评价 | 第36-37页 |
· 心叶期室内生测种子包衣处理玉米叶片对亚洲玉米螟防治效果 | 第37页 |
· 对穗部害虫的防治效果 | 第37-40页 |
· 对钻蛀性害虫的防治效果 | 第40-44页 |
· 对玉米茎粗、植株高度和穗位高度的影响 | 第44-47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种衣剂处理后玉米籽粒中农药残留分析 | 第48-55页 |
· 供试材料、药品与试剂 | 第48页 |
· 农药 | 第48页 |
· 试剂 | 第48页 |
· 供试玉米 | 第48-49页 |
· 仪器 | 第49页 |
· 农药溶液配制 | 第49页 |
· 母液配制 | 第49页 |
· 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49-52页 |
· 样品前处理 | 第49页 |
· 提取与净化 | 第49页 |
· 检测条件 | 第49-50页 |
· 基质标溶液配制及标准曲线 | 第50-51页 |
· 添加回收率、相对标准偏差 | 第51-52页 |
· 玉米籽粒农药残留量分析 | 第52-53页 |
· 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55-57页 |
·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及苗期害虫防治效果的影响 | 第55页 |
·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叶片关键酶活的影响 | 第55页 |
·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心叶期与穗期害虫的防治效果及对产量因素的影响 | 第55页 |
· 种衣剂处理后玉米籽粒农药残留分析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作者简历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