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违约金数额的调整 |
论文目录 | | 引言 | 第1-10
页 | 第一章 违约金数额调整的法理基础 | 第10-22
页 | 一、契约自由及其限制 | 第10-14
页 | (一) 公平原则 | 第11-13
页 | (二) 等价有偿 | 第13-14
页 | 二、违约金数额调整是违约金性质的必然要求 | 第14-18
页 | (一) 违约金性质概述 | 第14-15
页 | (二) 违约金数额调整的必然性 | 第15-18
页 | 三、衡平各方利益 | 第18-19
页 | 四、自由裁量权---一个关乎“度”的需求 | 第19-22
页 | 第二章 违约金数额调整的原则 | 第22-35
页 | 一、公权力适度介入原则 | 第22-25
页 | (一) 违约金数额调整的权利性质 | 第22-24
页 | (二) 违约金数额调整以当事人提出为必要 | 第24
页 | (三) 两种特例 | 第24-25
页 | 二、补偿性为主兼具惩罚性原则 | 第25-35
页 | (一) 两大法系对惩罚性违约金的态度 | 第25
页 | (二) 惩罚性违约金与补偿性违约金意义辨析 | 第25-26
页 | (三) 惩罚性赔偿金与惩罚性违约金比较研究 | 第26-27
页 | (四) 惩罚性违约金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 | 第27-30
页 | (五) 补偿性为主兼具惩罚性的意义 | 第30-35
页 | 第三章 违约金数额调整参考的因素 | 第35-46
页 | 一、违约金数额调整的适用范围 | 第35-36
页 | 二、调整过高违约金数额时参考的因素 | 第36-43
页 | (一) 原则性因素 | 第36-40
页 | (二) 具体因素 | 第40-43
页 | 三、调整过低违约金时参考的因素 | 第43-44
页 | 四、关于立法中的几点建议 | 第44-46
页 | 结论 | 第46-47
页 | 参考书目 | 第47-49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