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4
页 |
· 微乳液及反相微乳液法制备无机纳米材料 | 第12-19
页 |
· 微乳液 | 第12-14
页 |
· 微乳液的基本概念 | 第12-14
页 |
· 微乳液的研究历史 | 第14
页 |
· 反相微乳液 | 第14-18
页 |
· 反相微乳液的结构、组成及特点 | 第15-16
页 |
· 反相微乳液制备纳米微粒的方式和机理 | 第16-17
页 |
· 反相微乳液制备纳米微粒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7-18
页 |
·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ZrO_2的研究现状 | 第18-19
页 |
· 纳米TiO_2的优异性能及其应用领域 | 第19-26
页 |
· 纳米材料 | 第19-20
页 |
· 内米材料的研究历史 | 第20-21
页 |
· 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 | 第21-22
页 |
· 纳米TiO_2的应用领域 | 第22-26
页 |
· 纳米TiO_2在太阳能电池上的应用 | 第23
页 |
· 纳米TiO_2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 第23-24
页 |
· 纳米TiO_2在空气净化方面的应用 | 第24-25
页 |
· 纳米TiO_2在抗菌杀菌方面的应用 | 第25
页 |
· 纳米TiO_2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5-26
页 |
· 抗菌陶瓷及其研究进展 | 第26-32
页 |
· 抗菌陶瓷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 | 第26-29
页 |
· 载银抗菌陶瓷 | 第27-28
页 |
· 氧化钛抗菌陶瓷 | 第28
页 |
· 两类抗菌陶瓷的比较 | 第28-29
页 |
· 抗菌陶瓷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 第29-32
页 |
· 国内外抗菌陶瓷的现状 | 第29-31
页 |
· 我国抗菌陶瓷的研究进展 | 第31-32
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的 | 第32-34
页 |
第二章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TiO_2/ZrO_2复合微乳液 | 第34-58
页 |
· 前言 | 第34-35
页 |
· 实验部分 | 第35-36
页 |
· 主要实验原料 | 第35
页 |
· 反相微乳液体系的配制实验 | 第35
页 |
· 反相微乳液体系的优化配比实验 | 第35-36
页 |
· TiO_2/ZrO_2复合微乳液的制备 | 第36
页 |
· TiO_2/ZrO_2复合微乳液的透射电镜测试 | 第36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6-57
页 |
· 微乳液体系的选择 | 第36-39
页 |
· 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工艺流程 | 第39-40
页 |
· 反相微乳液体系在三组分图中整个范围的优化配比 | 第40-45
页 |
· 反相微乳液体系在三组分图中的边界优化配比 | 第45-52
页 |
· 反相微乳液体系的稳定性趋势 | 第52-53
页 |
· TiO_2/ZrO_2复合微乳液的制备 | 第53-56
页 |
· TiO_2/ZrO_2复合微乳液的透射电镜分析 | 第56-57
页 |
· 结论 | 第57-58
页 |
第三章 TiO_2/ZrO_2复合抗菌膜的制备及性能表证 | 第58-70
页 |
· 前言 | 第58-59
页 |
· 实验部分 | 第59-62
页 |
· TiO_2/ZrO_2复合膜的制备 | 第59
页 |
· 纯ZrO_2膜的制备 | 第59
页 |
· TiO_2/ZrO_2复合陶瓷膜的显微硬度测试 | 第59-60
页 |
· TiO_2/ZrO_2复合陶瓷膜的涂膜附着力测试 | 第60
页 |
· TiO_2/ZrO_2复合膜的扫描电镜测试 | 第60
页 |
· TiO_2/ZrO_2复合膜杀菌性能的测试 | 第60-62
页 |
· 试验用菌株 | 第60
页 |
· 试验用设备 | 第60-61
页 |
· 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第61
页 |
· 试验准备 | 第61
页 |
· 试验步骤 | 第61-62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
页 |
· TiO_2/ZrO_2复合陶瓷膜的表面质量测试 | 第62-63
页 |
· TiO_2/ZrO_2复合陶瓷膜的涂膜附着力测试 | 第62-63
页 |
· TiO_2/ZrO_2复合陶瓷膜的显微硬度测试 | 第63
页 |
· TiO_2/ZrO_2复合膜的扫描电镜分析 | 第63-67
页 |
· TiO_2的掺杂对复合膜的影响 | 第63-65
页 |
· 烧结温度对复合膜的影响 | 第65-67
页 |
· TiO_2/ZrO_2复合膜的杀菌性能 | 第67-68
页 |
· 结论 | 第68-70
页 |
第四章 总结论 | 第70-71
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
页 |
致谢 | 第77-78
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