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
页 |
ABSTRACT | 第8-10
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
页 |
· 猪基因组研究现状 | 第10-11
页 |
· 利用LongSAGE技术进行转录谱(Transcriptome)分析 | 第11-16
页 |
· SAGE技术的发展 | 第11-12
页 |
· SAGE技术的一般原理和实验过程 | 第12-13
页 |
· SAGE的原理 | 第12
页 |
· SAGE的一般实验过程 | 第12-13
页 |
· 转录谱的研究方法 | 第13-15
页 |
· LongSAGE技术是研究转录谱与识别新基因的有效方法 | 第15-16
页 |
· 猪骨骼肌发生和发育的研究现状 | 第16-19
页 |
· 骨骼肌发生和发育的一般过程 | 第16
页 |
· 骨骼肌发生和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 第16-17
页 |
· 关于猪肌纤维的研究 | 第17-18
页 |
· 猪胚胎骨骼肌的研究现状 | 第18-19
页 |
· 猪33天和65天胚胎骨骼肌转录谱研究的必要性 | 第19
页 |
· 3个猪差异表达基因BIN1,TNNT2和TNNI2的研究现状 | 第19-21
页 |
· BIN1(Bridging integrator 1)基因 | 第19-20
页 |
· TNNT2(Troponin T2)基因和TNNI2(Troponin I2)基因 | 第20-21
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
页 |
· 目的 | 第21
页 |
· 意义 | 第21-22
页 |
3 材料和方法 | 第22-33
页 |
· 材料 | 第22-24
页 |
· 构建LongSAGE标签库所需材料和试剂 | 第22
页 |
· 三个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材料 | 第22
页 |
· 组织样品 | 第22
页 |
· DNA样品 | 第22
页 |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22-24
页 |
· 主要试剂 | 第22-23
页 |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3-24
页 |
· 菌株 | 第24
页 |
· 主要仪器及分子生物学软件 | 第24
页 |
· 方法 | 第24-33
页 |
· 胚胎骨骼肌样品的采集 | 第24
页 |
· 总RNA的提取及完整性检测 | 第24-25
页 |
· RNA的反转录 | 第25
页 |
· LongSAGE标签库的构建 | 第25-26
页 |
· LongSAGE标签库的分析 | 第26-27
页 |
· LongSAGE标签的鉴定 | 第26
页 |
· T33和T65的转录谱分析 | 第26-27
页 |
· T33和T65高表达标签的GO(Gene Ontology)分析 | 第27
页 |
· 差异表达标签的统计分析 | 第27
页 |
· 三个差异表达基因全长cDNA的分离 | 第27-29
页 |
· 组织样品RNA的制备和反转录 | 第27
页 |
· 引物设计 | 第27-28
页 |
· PCR扩增条件 | 第28
页 |
· PCR产物的纯化、克隆和测序 | 第28-29
页 |
· 三个差异表达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29-30
页 |
· 两个差异表达基因的RH物理定位法 | 第30-32
页 |
· 引物设计 | 第30
页 |
· PCR扩增及其分型方法 | 第30-32
页 |
· 利用EST信息寻找SNP位点 | 第32-33
页 |
4 结果 | 第33-48
页 |
· T33和T65 LongSAGE标签库的整体情况 | 第33-34
页 |
· T33和T65转录谱分析结果 | 第34-36
页 |
· T33和T65高表达标签的GO分析结果 | 第36-37
页 |
· 在T33和T65中差异表达的标签统计分析结果 | 第37-38
页 |
· 三个差异表达基因全长cDNA的分离结果 | 第38-44
页 |
· BIN1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 | 第39-41
页 |
· TNNI2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 | 第41-43
页 |
· TNNT2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 | 第43-44
页 |
· 三个差异表达基因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 | 第44-45
页 |
· BIN1和TNNT2基因的RH物理定位结果 | 第45
页 |
· BIN1基因的SNP位点预测结果 | 第45-48
页 |
5 讨论 | 第48-53
页 |
· 猪胚胎发育时期的选择 | 第48
页 |
· 通城猪胚胎骨骼肌33天和65天的转录谱特点 | 第48-49
页 |
· 关于利用LongSAGE方法研究猪胚胎骨骼肌转录谱 | 第49-51
页 |
· SAGE/LongSAGE数据库分析方法的探讨 | 第51-52
页 |
· 关于高通量方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研究的思考 | 第52-53
页 |
6 小结 | 第53-55
页 |
· 本研究获得的主要结果 | 第53
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特色 | 第53-54
页 |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4-55
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
页 |
附录 | 第64-71
页 |
附录1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 第64-65
页 |
附录2 附表1-3 | 第65-68
页 |
附录3 附图1-4 | 第68-71
页 |
致谢 | 第71-7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