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安迪·沃霍尔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影响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8
页 | 引言 | 第8-11
页 | 一、本项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
页 | 二、研究的内容 | 第8
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8-9
页 | 四、研究内容的现状 | 第9
页 | 五、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9-11
页 | 第一章 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成因的时代性 | 第11-15
页 | 一、波普艺术产生的背景 | 第11-12
页 | 二、波普艺术的内涵 | 第12-13
页 | 三、波普艺术在英美 | 第13-15
页 | 第二章 安迪·沃霍尔的魅力 | 第15-21
页 | 一、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观念 | 第15-18
页 | (一) 艺术是生活的艺术,生活是艺术的生活 | 第15-16
页 | (二) 工业时代的生产者姿态 | 第16-17
页 | (三) 大众喜欢的是最好 | 第17-18
页 | 二、安迪·沃霍尔商业头脑 | 第18-21
页 | (一) 善于"经营迷人的艺术" | 第18-19
页 | (二) 喜欢广泛的社交 | 第19-20
页 | (三) 敏锐的视角,使用热点符号 | 第20-21
页 | 第三章 中国当代绘画现状 | 第21-29
页 | 一、波普艺术进入中国艺术家视野 | 第21-27
页 | (一) 延伸与转折 | 第22
页 | (二) 激情岁月 | 第22-25
页 | (三) 世纪末的开放 | 第25-27
页 | 二、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大众文化 | 第27-29
页 | 第四章 芬芳与失落 | 第29-36
页 | 一、观念的转捩 | 第29-31
页 | 二、表现手法上的影响 | 第31-34
页 | (一) 新的视觉呈现方式 | 第31-32
页 | (二) 弱化艺术技巧 | 第32-33
页 | (三) "归纳的"颜色 | 第33-34
页 | 三、艺术的引导作用减弱 | 第34-36
页 | 结语 | 第36-37
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
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9-40
页 | 致谢 | 第40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