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金融形势下我国民间小额信贷的发展和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构架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4-33页 | · 民间小额信贷及其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 民间小额信贷概述 | 第14页 | · 民间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 民间小额信贷的阶段形式 | 第15-17页 | · 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 | 第15页 | · 政府推动型小额信贷 | 第15-16页 | · 正规金融机构小额信贷 | 第16页 | · 小额贷款公司 | 第16-17页 | · 民间小额信贷合法化 | 第17-19页 | · 民间小额信贷合法化的界定 | 第17页 | · 民间小额信贷合法化的动因 | 第17-19页 | · 中国民间金融市场与小额信贷理论分析 | 第19-26页 | · 民间信贷市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分析 | 第19-21页 | · 民间信贷市场的"失灵"现象分析 | 第21-23页 | · 扶贫信贷资金政策失效理论 | 第23-25页 | · 小额信贷产生的理论分析 | 第25-26页 | · 中国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现状 | 第26-27页 | · 福利型为主,制度型后起发展 | 第26页 | · 担保机制由内部担保和外部担保共同构成 | 第26页 | · 实行贷款分期偿还机制 | 第26-27页 | · 建立贷款激励机制 | 第27页 | · 二元制小额信贷监管体系 | 第27页 | · 小额信贷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27-33页 | 第3章 民间小额信贷法制化的机制与标准 | 第33-42页 | · 小额信贷运行机制 | 第33-36页 | · 小额信贷的小组贷款和连带责任 | 第33页 | · 还款机制和社会担保 | 第33-35页 | · 社会惩罚 | 第35-36页 | · 小额信贷法制化的标准 | 第36-37页 | · 立法标准 | 第36页 | · 金融准入标准 | 第36页 | · 其他标准 | 第36-37页 | · 民间小额信贷法制化的意义 | 第37-38页 | · 促进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 | 第37页 | · 缓解民间融资困难,促进民间金融市场发展 | 第37页 | · 弥补正规金融机构资金供应不足问题 | 第37-38页 | ·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 第38页 | · 民间小额信贷可能带来的问题 | 第38-42页 | · 可能会诱使大量非法资金进入民间小额信贷领域 | 第38-39页 | · 可能会对正规金融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 第39页 | · 可能会削弱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 第39-40页 | · 可能会扰乱现行的利率体系,高利贷问题更趋明显 | 第40页 | · 可能会诱发更多的纠纷和违法活动,影响社会安定,加大投资者的风险 | 第40-42页 | 第4章 中国民间小额信贷法制化对信贷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2-47页 |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42页 | · 研究方法与设计 | 第42-43页 | · 研究对象 | 第42页 | · 研究方法 | 第42-43页 | · 资料处理及统计方法 | 第43页 | · 实证分析及解析 | 第43-47页 | · 温州民间小额信贷现状分析 | 第43-44页 | · 温州银行信贷新特点 | 第44-45页 | · 民间小额信贷和银行信贷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 | 第45-47页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第47-51页 | ·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 促进我国小额信贷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8-51页 | · 重新定位政府的作用 | 第48页 | · 逐步放开小额信贷市场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