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
页 |
ABSTRACT | 第4-9
页 |
0 前言 | 第9-10
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3
页 |
· 吸收式热泵概述 | 第10-13
页 |
· 概述 | 第10-11
页 |
· 吸收式热泵分类 | 第11
页 |
· 单级吸收式热泵 | 第11-12
页 |
· 双吸收热泵简介 | 第12-13
页 |
· 热泵的历史与发展 | 第13-15
页 |
· 吸收式热泵工质对简介 | 第15-16
页 |
· 热力学分析方法简介 | 第16-19
页 |
· 焓分析法 | 第16-17
页 |
· 熵分析法 | 第17-18
页 |
· 分析法 | 第18-19
页 |
· 热力学各分析方法简单比较 | 第19
页 |
· 热泵热力过程的模拟 | 第19-23
页 |
2 TFE-E181 单级吸收式热泵热力过程的模拟 | 第23-39
页 |
· TFE-E181单级吸收式热转换器工作原理简介 | 第23-24
页 |
· 工质对简介 | 第24-25
页 |
· 热力循环过程的数学模型 | 第25-31
页 |
· TFE-E181工质对的热力学性质 | 第25-27
页 |
· 系统内各部件的物料、热量衡算方程 | 第27-31
页 |
· 热力计算 | 第31-32
页 |
· 确定循环各状态点参数 | 第31
页 |
· 热泵的性能系数 | 第31-32
页 |
· 性能系数COP计算流程图 | 第32-34
页 |
· 热力过程模拟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34-38
页 |
· 不同吸收温度下高压区压力P_h对系统性能系数、炯效率、循环倍率、放气范围、回流比的影响 | 第34-35
页 |
· 吸收、冷凝温度对系统性能系数、循环倍率的影响 | 第35-36
页 |
· 不同发生温度下高压区压力对系统性能系数、循环倍率、放气范围、回流比的影响 | 第36-37
页 |
· 高压区压力对蒸发器蒸出气体量、蒸发器回流液体浓度、回流比的影响 | 第37
页 |
· 不同换热器效率下,COP与系统温升△t的关系 | 第37-38
页 |
· 小结 | 第38-39
页 |
3 TFE-E181双吸收热转换器的热力性能研究 | 第39-52
页 |
· 双吸收热转换器工作原理简介 | 第39-41
页 |
· 双吸收热转换器研究概况 | 第39
页 |
· 传统流程叙述 | 第39-40
页 |
· 改进流程叙述 | 第40-41
页 |
· 双吸收热转换器的理论分析 | 第41-42
页 |
· 系统内各部件的物料、热量衡算方程 | 第42-43
页 |
· 热力过程模拟的计算结果和讨论 | 第43-47
页 |
· 两种流程的COP值比较 | 第43-44
页 |
· 吸收温度、发生温度、冷凝温度对各参数的影响 | 第44-45
页 |
· 吸收蒸发器温度对各参数的影响 | 第45-47
页 |
· 有回流双吸收热转换器的热力性能研究 | 第47-48
页 |
· 有回流双吸收热转换器流程简述 | 第47
页 |
· 有回流双吸收热转换器的理论分析 | 第47-48
页 |
· 模拟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48-50
页 |
· 小结 | 第50-52
页 |
4 TFE-E181 单级热转换器循环系统的分析 | 第52-60
页 |
· 分析概述 | 第52-53
页 |
· 单级吸收式热转换器循环装置的分析 | 第53-55
页 |
· 效率和炯损系数 | 第55
页 |
· 分析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55-59
页 |
· 系统的损失和炯损系数分析 | 第56-57
页 |
· 工况对系统效率ECOP及EXo的影响 | 第57-59
页 |
· 小结 | 第59-60
页 |
5 TFE-E181 双吸收热转换器炯分析 | 第60-70
页 |
· 无回流双吸收热转换器炯分析5l | 第60-61
页 |
· 分析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61-65
页 |
· 各部件炯损及损系数分析 | 第61-63
页 |
· 操作参数对系统炯效率ECOP的影响 | 第63-65
页 |
· 有回流双吸收热转换器的分析 | 第65-66
页 |
· 有回流双吸收热转换器炯分析的计算结果与讨论 | 第66-69
页 |
· 系统的损失和损系数分析 | 第66-68
页 |
· 操作参数对系统效率ECOP的影响 | 第68-69
页 |
· 小结 | 第69-70
页 |
6 结论 | 第70-72
页 |
符号说明 | 第72-73
页 |
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 | 第73-74
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
页 |
致 谢 | 第7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