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技术进步效应与明清军事技术对抗格局的逆转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选题来源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理论框架和创新点 | 第10-13页 | 第二章 明清军事技术力量发展述评 | 第13-17页 | · 萨尔浒之战前明清军事技术发展述评 | 第13-14页 | · 萨尔浒之战后明军军事技术发展的转向 | 第14-15页 | · 宁远战役至清军入关前清军军事技术的跨越发展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梯度效应作用下明清传统军事技术差距的缩小 | 第17-28页 | · 明清军事技术人才团队发展的比较 | 第18-24页 | · 清军军事技术人才团队的建设 | 第18-22页 | · 招募民间人才,促进军事技术多样化 | 第19-21页 | · 劝降官方人才,推动军事技术专业化 | 第21页 | · 培养统帅人才,实现军事技术集成化 | 第21-22页 | · 明军军事技术人才团队的建设与困境 | 第22-24页 | · 明清传统军事技术的互动发展 | 第24-28页 | · 明军机动能力提升进程的中断 | 第24-25页 | · 清军传统火器技术的发展 | 第25-28页 | 第四章 边缘效应作用下明清军事技术引进创新的差异 | 第28-38页 | · 早期技术交汇带的形成与明军火炮技术的创新 | 第29-32页 | · 早期技术交汇带的衰落和转移 | 第32-34页 | · 后期技术交汇带的创生型产品—"神威大将军"炮 | 第34-38页 | · 稳定性因素 | 第35-36页 | · 精度因素 | 第36-37页 | · 机动性因素 | 第37-38页 | 第五章 后发效应作用下清军军事技术的自主创新 | 第38-54页 | · 军事技术突破方向的选择 | 第39-41页 | · 军事关键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 第41-47页 | · 矩度与距离的估量 | 第43-44页 | · 量铳规与火炮仰俯角及射程的测定 | 第44-46页 | · 吴桥兵变与清军武器装备的普及 | 第46-47页 | · 作战方式的综合创新 | 第47-54页 | · 开创大规模重炮齐射攻城战法 | 第48-50页 | · 建立炮步骑兵协同作战体系 | 第50-5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3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