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 食品乳化剂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 第12-13页 |
· 食品防腐剂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 第13-19页 |
· 单甘酯、脂肪酰乳酸钠的生产及应用现状 | 第14-19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的制备 | 第20-29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20-21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0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20-21页 |
· 方法 | 第21-22页 |
· 中碳链脂肪酸的制备 | 第21页 |
· 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催化剂的制备 | 第21页 |
· 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的合成 | 第21-22页 |
· 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的红外测定 | 第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8页 |
· 反应物摩尔比对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产率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反应温度对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产率的影响 | 第23页 |
· 催化剂用量对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产率的影响 | 第23-24页 |
· 反应时间对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产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 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合成工艺的优化 | 第25-26页 |
· 活性炭负载对甲苯磺酸循环催化效果 | 第26页 |
· 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的红外图谱分析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理化性质及乳化性能研究 | 第29-37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9页 |
·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32页 |
· 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9-31页 |
· 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乳化力的测试 | 第31-32页 |
· 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乳化液稳定性的测定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6页 |
· 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32页 |
· 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乳化力的测定结果 | 第32-33页 |
· 中碳链脂肪酰乳酸钠稳定性的测定结果 | 第33-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的制备 | 第37-44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7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7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37页 |
· 方法 | 第37-38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的合成 | 第37-38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的红外测定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 反应温度对产物中单甘酯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反应时间对产物中单甘酯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 甘油和樟树籽仁油的摩尔比对产物中单甘酯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催化剂的用量对产物中单甘酯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合成优化 | 第41-42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红外图谱分析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抑菌活性研究 | 第44-58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44-45页 |
· 材料及试剂 | 第44页 |
· 主要仪器 | 第44-45页 |
· 方法 | 第45-47页 |
· 菌种培养 | 第45页 |
· 敏感性测试 | 第45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及几种食品防腐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及比较 | 第45-46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及几种食品防腐剂抑菌效果比较 | 第46-47页 |
· 结果及讨论 | 第47-56页 |
· 敏感性测试结果 | 第47-48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及几种食品防腐剂MIC测定结果 | 第48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及几种食品防腐剂抑菌效果比较 | 第48-56页 |
· 本章小节 | 第56-58页 |
第6章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抑菌机理研究 | 第58-74页 |
· 材料与设备 | 第58-59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58-59页 |
· 主要仪器 | 第59页 |
· 实验方法 | 第59-61页 |
· 实验准备溶液配制 | 第59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对细菌、酵母菌及霉菌孢子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59-60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对细菌、酵母菌及霉菌孢子体内物质泄露的影响 | 第60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对细菌、酵母菌及霉菌孢子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60-61页 |
· 扫描电镜观察大肠杆菌、金黄色葡球菌及枯草芽孢杆菌表面形态 | 第61页 |
· 透射电镜观察酵母菌及黑曲霉孢子细胞形态结构变化 | 第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2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对细菌、酵母菌及霉菌孢子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 | 第61-65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对细菌、酵母菌及霉菌孢子体内物质泄露结果 | 第65-66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对大肠杆菌LPS含量的影响 | 第66页 |
· 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结果 | 第66-68页 |
· 酿酒酵母及黑曲霉孢子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 第68-69页 |
· 单中碳链脂肪酸甘油酯对细菌、酵母菌及黑曲霉孢子呼吸速率影响测定结果 | 第69-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