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0-11页 |
二、本文相关研究工作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第一章 “是……的”强调句的汉英对比分析 | 第18-30页 |
第一节 汉语强调句“是……的”概述 | 第18-23页 |
一、句型结构 | 第18-21页 |
二、语法特征 | 第21-22页 |
三、语义语用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英语强调句“It is/was…that/who…”概述 | 第23-25页 |
一、句型结构 | 第23-24页 |
二、语法特征 | 第24页 |
三、语义语用 | 第24-25页 |
第三节 英汉强调句型的对比及问题分析 | 第25-30页 |
一、句型结构的异同 | 第25-26页 |
二、语法特征的异同 | 第26-27页 |
三、语义语用的异同 | 第27-28页 |
四、问题分析及研究目标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澳大利亚学生“是……的”句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 第30-37页 |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 | 第30-31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30页 |
二、调查对象 | 第30页 |
三、题型分析 | 第30-31页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 | 第31-37页 |
一、问卷收集 | 第31页 |
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1-35页 |
三、调查数据的研究指向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基于语料库对母语为英语学习者“是……的”句偏误问题的研究 | 第37-49页 |
第一节 “是……的”句的偏误类型 | 第37-44页 |
一、遗漏偏误 | 第37-41页 |
二、错序偏误 | 第41-43页 |
三、误代偏误 | 第43-44页 |
四、误加偏误 | 第44页 |
第二节 偏误原因分析 | 第44-47页 |
一、母语负迁移 | 第45页 |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 第45-46页 |
三、简化策略和回避策略的影响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基于 “问卷调查”结果与 “语料库”偏误的比照 | 第47-49页 |
一、 “问卷调查”结果与 “语料库”偏误比照的异同 | 第47-48页 |
二、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是……的”句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是……的”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 第49-65页 |
第一节 课前导入设计 | 第49-51页 |
一、图片导入 | 第49-50页 |
二、话题导入 | 第50页 |
三、故事导入 | 第50-51页 |
四、情景导入 | 第51页 |
第二节 课中讲解设计 | 第51-56页 |
一、英汉翻译法 | 第52-53页 |
二、句式扩展、替换法 | 第53-54页 |
三、游戏法 | 第54页 |
四、谈话法 | 第54-55页 |
五、情景模拟法 | 第55-56页 |
第三节 课后实践设计 | 第56-59页 |
一、生活实景再现 | 第56-57页 |
二、汉英学生沙龙 | 第57页 |
三、课本剧演绎 | 第57-59页 |
第四节 “是……的”句教案设计 | 第59-65页 |
一、“是……的”句(I)教案设计 | 第59-62页 |
二、“是……的”句(II)教案设计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