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中美高校隐性课程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论文→各级教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世界论文
中美高校隐性课程比较研究——以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
论文目录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6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一)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现实困境第9页
    (二)我国高校隐性课程建设存在不足第9页
    (三)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时代要求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第10页
  三、文献综述第10-14页
    (一)关于隐性课程的研究第10-11页
    (二)关于中美高校隐性课程的研究第11-13页
    (三)关于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的隐性课程的研究第13-14页
  四、创新之处:隐性课程在比较研究中的新尝试第14页
  五、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与比较研究法第14页
  六、研究思路:在比较研究和问题分析中得出启示第14-16页
第一章 高校隐性课程概述第16-23页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第16-17页
    一、课程第16页
    二、隐性课程第16-17页
    三、高校隐性课程第17页
  第二节 隐性课程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厘清第17-18页
    一、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密不可分,相互关联第17-18页
    二、隐性课程与校园文化:不同角度的两个概念第18页
  第三节 高校隐性课程的特征第18-19页
  第四节 高校隐性课程的功能第19-21页
    一、德育功能第20页
    二、智育功能第20-21页
    三、体育功能第21页
    四、美育功能第21页
  第五节 高校隐性课程的类型第21-23页
    一、物质层面上的高校隐性课程第21-22页
    二、精神层面上的高校隐性课程第22页
    三、制度层面上的高校隐性课程第22页
    四、行为层面上的高校隐性课程第22-23页
第二章 哈佛大学与北京大学隐性课程之比较第23-32页
  第一节 物质层面隐性课程之比较第23-25页
    一、校园总体环境:各具东西方独特魅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第23-24页
    二、校园硬件设施: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存在一定的差距第24-25页
  第二节 精神层面隐性课程之比较第25-27页
    一、大学办学理念:各具独特传统办学理念,都得以传承与发扬第25-26页
    二、校园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不同体现第26-27页
  第三节 制度层面隐性课程之比较第27-29页
    一、学生事务管理:重视学生需求,以人为本第27-28页
    二、教师管理制度:对教师管理严格,但管理体制有差异第28-29页
  第四节 行为层面隐性课程之比较第29-32页
    一、学生社团与学生活动:种类繁多,活动丰富第29-30页
    二、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人际氛围第30-32页
第三章 我国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2-35页
  第一节 我国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2-33页
    一、物质层面隐性课程:缺乏深层教育性第32页
    二、精神层面隐性课程:大学纯净之风受冲击第32-33页
    三、制度层面隐性课程:人文关怀体现不到位第33页
    四、行为层面隐性课程:教育影响力不强第33页
  第二节 我国高校隐性课程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3-35页
    一、主观上对隐性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刻第33-34页
    二、隐性课程自身特点使其建设易受忽视第34页
    三、社会多元文化对大学校园产生消极影响第34-35页
第四章 中美高校隐性课程比较对我国高校隐性课程建设的启示第35-40页
  第一节 物质层面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之启示第35-36页
    一、创造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第35页
    二、不断完善校园硬件设施第35-36页
  第二节 精神层面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之启示第36-37页
    一、不断优化高校办学理念第36页
    二、加强高校校风建设第36-37页
  第三节 制度层面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之启示第37-38页
    一、重视“以人为本”的高校制度建设第37页
    二、遵循管理和育人相结合的原则第37-38页
  第四节 行为层面高校隐性课程建设之启示第38-40页
    一、打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第38页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第38-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5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45-46页
致谢第46-48页

本篇论文共48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中美高校隐性课程比较研究——以北
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以酒店管理
体育赛事对举办地体育旅游影响的研
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
社会学视角下妇女体育参与研究
北部湾钦北防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研究
基于改进型GEP的BP神经网络优化设计
我国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二次伤
新媒体环境下交互式危机传播模式研
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评论频道的发展研
移动互联网时代深度报道研究
南宁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品牌研究
钦州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
广西2004-2013年县域消费水平时空差
基于GIS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综合承载
基于共生理论的土地利用规划布局研
广西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
马克思自然观视域下的我国生态文明
农户耕地撂荒影响因素研究——以博
基于能值分析的广西耕地系统利用效
广西生态公益林空间格局及其补偿机
写作学视野下的《小说面面观》研究
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黑人形象研究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叙事艺术研究
历史与虚构的完美小说—新历史主义
唐人街的留守者、逃离者、反叛者—
人性的污秽 生存的艰辛——以弗洛伊
不可靠的记忆,无终结的创伤——创伤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语篇衔接手段研究
民国时期文学史编纂的体系意识研究
民国“文学概论”编纂的体系话语研
刘震云新世纪小说中的孤独意识
青春文学的文化阐释
阿乙小说的死亡主题研究
新时期(1978-1986)小说处女作观察
茶味人生—王旭烽茶文化小说创作论
查礼旅桂诗文笺注
《鹤唳集》点注
“90后”诗歌研究
丁玲小说的疾病隐喻
莫言小说的电影改编
《第七天》的亡灵叙事论
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征
当代先锋小说本土性研究
葛亮小说的底层书写
当代中美大学生恭维言语行为比较研
电影“少年派”的多模态分析
纪录片叙事文本研究——以《舌尖上
黄伟文歌词偏离搭配及语篇衔接研究
将效益"钉"在课堂上——农村初中英
初中英语作业评价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批评话语分析角度下的奥巴马国情咨
关联理论视角下《政府工作报告》中
顺应论视角下《老友记》模糊语研究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英汉政治新闻翻
BBC环境新闻语篇的语法隐喻研究
综合英语教师信念与课堂教学行为的
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师范生英语语音学
新世纪以来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
人类学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以《
数字时代报刊新闻摄影的变化研究
南宁市城市地名特征与发展演化研究
广西邕宁那莲古圩北帝庙会民俗文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和谐问
戴维·佩珀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研究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话语转化
马克思生活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试论黄枬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广西靖西县旧州街平安清醮研究
毛泽东邓小平群众观比较研究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思想与国家治理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代价问题
南宁市城中村少年失范行为的矫正个
恭城县水滨瑶族村妇女参与乡村治理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与
 
隐性课程论文 中美高校论文 哈佛大学论文 北京大学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y**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