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11-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三、研究创新 | 第14页 |
四、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 第17-21页 |
一、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17-18页 |
(一)核心价值观 | 第17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17-18页 |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一)国家层面的内容 | 第18-19页 |
(二)社会层面的内容 | 第19页 |
(三)个人层面的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21-25页 |
一、适应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与教育 | 第21页 |
二、强化中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21-22页 |
三、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22-25页 |
(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 第22-23页 |
(二)促进和谐校园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 | 第25-47页 |
一、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调查 | 第25-38页 |
(一)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调查 | 第26-34页 |
(二)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分析 | 第34-35页 |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差异调查 | 第35-38页 |
二、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上存在的问题 | 第38-43页 |
(一)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实践脱节 | 第38-40页 |
(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存在片面性和不平衡性 | 第40-41页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相对滞后 | 第41-43页 |
三、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 | 第43-47页 |
(一)现代化社会转型的社会因素 | 第43页 |
(二)家庭环境因素 | 第43-44页 |
(三)高校教育机制与高校舆论引导的因素 | 第44页 |
(四)大学生自身因素 | 第44-47页 |
第四章 加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培育对策 | 第47-57页 |
一、大学教育机构与教育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培育 | 第47-51页 |
(一)重视学校的顶层设计,督促职能部门贯彻落实 | 第47页 |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高校师德建设的导向作用 | 第47-48页 |
(三)发挥高校教育机制主渠道作用 | 第48-49页 |
(四)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内心 | 第49页 |
(五)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潜移默化作用 | 第49-50页 |
(六)引进核心价值观到思政课堂 | 第50-51页 |
二、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培育 | 第51-52页 |
(一)发挥网络教育优势 | 第51-52页 |
(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体会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52页 |
三、大学生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培育 | 第52-57页 |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学习 | 第52-53页 |
(二)加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 第53页 |
(三)加强共青团主题教育 | 第53-54页 |
(四)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三自教育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