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国内外植物入侵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 植物入侵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经典的植物入侵机制(假说) | 第16-18页 |
· 国内外入侵植物主要的研究热点 | 第18-20页 |
· 替代控制 | 第18页 |
· 化感机制 | 第18-19页 |
· 模拟恶性环境下入侵植物耐受性的研究 | 第19页 |
· 入侵植物的资源化利用 | 第19-20页 |
· 入侵植物与非入侵植物生理生态特性比较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云南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 第21-2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 材料 | 第21-22页 |
· 方法 | 第22-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 云南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对有效光合辐射的响应 | 第24-26页 |
· 云南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叶片特性指标的比较 | 第26-27页 |
· 五种植物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叶片特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山东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 第29-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0页 |
· 材料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3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0-32页 |
· 山东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在饱和光强下的光合参数 | 第30页 |
· 山东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叶片特性指标的比较 | 第30-31页 |
· 三种植物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叶片特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河北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 第33-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 材料 | 第33-34页 |
· 方法 | 第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9页 |
· 河北不同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对有效光合辐射的响应 | 第34-38页 |
· 河北不同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叶片特性指标的比较 | 第38页 |
· 两种植物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叶片特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五章 辽宁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 第41-4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材料 | 第41-42页 |
· 方法 | 第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 辽宁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对有效光合辐射的响应 | 第42-44页 |
· 辽宁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叶片特性指标的比较 | 第44页 |
· 三种植物最大净光合速率与叶片特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6-50页 |
· 不同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气体交换参数之间的差异 | 第46-47页 |
· 不同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特片特性指标之间的差异 | 第47-48页 |
· 不同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种光合特性和叶片特性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