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0页 |
一、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科技创新思想的形成条件 | 第10-19页 |
(一) 新中国科技创新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10-13页 |
1.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 第10-12页 |
2.科学技术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因素 | 第12-13页 |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科技既要独立自主,又要积极争取外援 | 第13页 |
(二) 新中国科技创新的薄弱基础 | 第13-15页 |
1.科技人才匮乏 | 第13-14页 |
2.科研机构残缺 | 第14页 |
3.科研能力薄弱 | 第14-15页 |
(三) 新中国科技创新的国际环境 | 第15-19页 |
1.新科技革命的强烈冲击 | 第15-17页 |
2.“冷战”形势与中苏关系恶化的巨大挑战 | 第17-19页 |
二、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科技创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9-29页 |
(一) 科技创新的基本目标: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 | 第19-20页 |
(二) 科技创新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 第20-22页 |
1.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 第20-21页 |
2.依靠广大的知识分子队伍 | 第21-22页 |
(三) 科技创新的方针和原则 | 第22-29页 |
1.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第22-24页 |
2.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 第24-25页 |
3.跳跃发展、重点突破的方针 | 第25-26页 |
4.科技发展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 第26-27页 |
5.科技革命与制度革命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页 |
6.倡导科技创新精神与实施科技策略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29页 |
三、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科技创新思想的局限性及现实启示 | 第29-42页 |
(一)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科技创新思想的局限性 | 第29-37页 |
1.科技创新功能的政治化 | 第29-31页 |
2.科技发展速度的非理性 | 第31-32页 |
3.科技人才政策的波动性 | 第32-33页 |
4.科技发展模式的单一性 | 第33-34页 |
5.科技交流政策的封闭性 | 第34-35页 |
6.科技体制机制的僵化性 | 第35-37页 |
(二)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科技创新思想的现实启示 | 第37-42页 |
1.坚持党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领导地位 | 第37-38页 |
2.重视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 第38页 |
3.加强科技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 第38-39页 |
4.坚持稳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策 | 第39页 |
5.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道路 | 第39-40页 |
6.坚持自主创新与科技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