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转让定价税收政策优化研究 |
论文目录 | | 内容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1
页 | 绪论 | 第11-14
页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
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
页 | (三) 研究方法与视角 | 第13
页 | (四)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4
页 | 一、转让定价税制研究 | 第14-28
页 | (一) 转让定价税制概述 | 第14-20
页 | 1. 转让定价税制基本理论 | 第14-15
页 | 2. 转让定价税制的博弈分析 | 第15-16
页 | 3. 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基本内容 | 第16-18
页 | 4. 对转让定价税制的评价 | 第18-20
页 | (二) 转让定价税制的建立与发展 | 第20-23
页 | 1. 国际转让定价税制的发展情况 | 第21
页 | 2. 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发展情况 | 第21-23
页 | (三) 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国际评析 | 第23-24
页 | 1. 转让定价法律体系的完善程度不同 | 第23
页 | 2. 关联企业的认定标准不同 | 第23
页 | 3. 调整方法的选择不同 | 第23-24
页 | 4. 举证的要求不同 | 第24
页 | 5. 处罚的力度不同 | 第24
页 | 6. 转让定价管理方面不同 | 第24
页 | (四) 转让定价税制的发展趋势研究 | 第24-28
页 | 1. 转让定价税收立法在逐步加强并不断完善 | 第25
页 | 2. 财务报告分析日趋重要 | 第25
页 | 3. 关联关系的认定标准进一步完善,突出了"实质控制"理念 | 第25
页 | 4. 调整方法选择趋至灵活 | 第25-26
页 | 5. 事后调整向事先约定延伸 | 第26-27
页 | 6. 转让定价税制中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 第27
页 | 7. 加快了电子商务转让定价税制研究的步伐 | 第27-28
页 | 二、我国转让定价税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8-35
页 | (一) 转让定价税制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0
页 | 1. 关于转让定价税制的效力问题 | 第28
页 | 2. 关于社会协税护税的机制问题 | 第28-29
页 | 3. 关于转让定价调整方法的规范问题 | 第29
页 | 4. 关于特殊关联业务的调整问题 | 第29-30
页 | 5. 关于预约定价制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 | 第30
页 | 6. 关于处罚问题 | 第30
页 | (二) 转让定价税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3
页 | 1. 关于价格资料的获取问题 | 第31
页 | 2. 关于信息报告的及时性问题 | 第31
页 | 3. 关于报告和举证问题 | 第31-32
页 | 4. 关于税务审计问题 | 第32
页 | 5. 关于纳税争议解决问题 | 第32
页 | 6. 关于国际税收合作问题 | 第32-33
页 | (三) 转让定价税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 第33-35
页 | 三、优化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思路与举措 | 第35-41
页 | (一) 优化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的思路 | 第35-36
页 | 1. 加强反避税工作的法制化建设 | 第35
页 | 2. 加强反避税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 第35
页 | 3. 加强反避税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 第35-36
页 | 4. 建立专业化的反避税队伍 | 第36
页 | (二)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转让定价税制的立法 | 第36-39
页 | 1.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 第36-37
页 | 2. 增强转让定价调整方法的适用性 | 第37
页 | 3. 规定无形资产转让的特别条款 | 第37-38
页 | 4. 明确关联交易纳税人的报告和举证义务 | 第38
页 | 5. 积极稳妥地推进预约定价制 | 第38
页 | 6. 建立转让定价避税的处罚制度 | 第38-39
页 | (三) 建立专业化的反避税征管体系 | 第39-41
页 | 1. 确立专职机构缺位下的执法权限、丰富反避税征管信息内容 | 第39
页 | 2. 拓展反避税征管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 | 第39-40
页 | 3. 实行专有的关联申报制度 | 第40-41
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
页 | 后记 | 第43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