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8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
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9
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
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
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9-10
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
页 | (一) 文献法 | 第10
页 | (二) 调查法 | 第10
页 | (三) 访谈法 | 第10-11
页 | 第二章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 第11-22
页 |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 | 第11-13
页 | (一) 合作学习的概念 | 第11-12
页 | (二) 合作学习的要素 | 第12-13
页 | (三) 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 | 第13
页 | 二、全纳教育和合作学习 | 第13-15
页 | 三、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 | 第15-17
页 | (一) 认知理论 | 第15
页 | (二) 目标结构理论 | 第15-16
页 | (三) 社会凝聚理论 | 第16
页 | (四) 动力理论 | 第16-17
页 | (五) 课堂教学理论 | 第17
页 | 四、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 | 第17-22
页 | (一) 国际上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概述 | 第17-19
页 | (二) 我国合作学习理论与实践概述 | 第19-22
页 | 第三章 我国随班就读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2-32
页 | 一、已经取得的成绩 | 第22-25
页 | (一) 合作学习模式基本建立 | 第22-24
页 | (二) 特殊学生接纳程度提高 | 第24
页 | (三) 特殊学生社交技能得到发展 | 第24-25
页 | 二、存在的问题 | 第25-28
页 | (一) 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理论系统的正确认识 | 第25-26
页 | (二)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分组不科学 | 第26-27
页 | (三) 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分工不合理 | 第27
页 | (四) 合作学习中特殊学生参与度不高 | 第27-28
页 | (五) 教师对特殊学生缺乏关注和有效的指导 | 第28
页 | (六)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正确 | 第28
页 | 三、原因分析 | 第28-32
页 | (一) 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 | 第28-29
页 | (二) 教师自身能力的限制 | 第29-30
页 | (三) 教师忽视对学生合作策略和技能的教授 | 第30
页 | (四) 特殊学生的心理因素导致他们缺乏内在的合作愿望 | 第30-32
页 | 第四章 提高随班就读合作学习实效性策略的分析 | 第32-37
页 | 一、教师 | 第32-34
页 | (一) 创设和谐氛围,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32
页 | (二)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当好自己的角色 | 第32-33
页 | (三) 教师对特殊学生进行正确编组 | 第33
页 | (四) 设计有利于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任务 | 第33-34
页 | (五) 对学生进行恰当、多样、具体的评价 | 第34
页 | (六) 加强对特殊学生的个别辅导 | 第34
页 | 二、普通学生 | 第34-35
页 | 三、特殊学生 | 第35-37
页 | (一) 培养特殊学生合作的态度、技能和技巧 | 第35-36
页 | (二) 培养个人责任感 | 第36
页 | (三) 指导特殊学生超前自学,缩小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的知识差 | 第36-37
页 | 附录1 | 第37-38
页 | 附录2 | 第38-40
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
页 | 致谢 | 第43-44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