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本文的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 基本概念 | 第16-18页 |
· 科技创业人才 | 第16页 |
· 新兴产业 | 第16-17页 |
· 新能源产业 | 第17页 |
· 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体系 | 第17-18页 |
· 科技创业人才开发理论 | 第18-19页 |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8-19页 |
· 人才流动理论 | 第19页 |
· 内生增长理论 | 第19页 |
· 公共政策相关理论 | 第19-21页 |
· 公共政策过程理论 | 第19-20页 |
· 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 第20-21页 |
3 科技创业人才与江苏新兴产业相关性分析 | 第21-27页 |
· 科技创业人才在江苏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 第21-22页 |
· 科技创业人才在新兴产业起步中的创业主体作用 | 第21页 |
· 科技创业人才在构建新兴产业体系中的整合作用 | 第21-22页 |
· 科技创业人才在产业人才高地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 第22页 |
· 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作用实证分析——无锡新能源产业 | 第22-25页 |
· 无锡新能源产业的兴起 | 第23-24页 |
· 远景风电企业的成长 | 第24-25页 |
· 科技创业人才在新兴产业发展中起到首要作用的内在因素 | 第25-27页 |
· 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 第25页 |
· 具备面对困难和失败的风险承受能力 | 第25页 |
· 具有较高的创业回报 | 第25-26页 |
· 具有向适宜家创业地流动的意愿 | 第26-27页 |
4 江苏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的效应分析 | 第27-33页 |
· 江苏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 第27-29页 |
· 人才强省战略产生并逐步得到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到2005年) | 第27页 |
· 新兴产业的确立和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的初步建立(2006年2008年) | 第27-28页 |
· 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的基本形成(2009年至今) | 第28-29页 |
· 江苏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促进新能源企业—尚德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29-33页 |
· 洽谈期的理念认同 | 第29-30页 |
· 初创期的融资支持 | 第30页 |
· 成长期的多方位支持 | 第30-31页 |
· 上市期的国有投资股退出支持 | 第31-32页 |
· 评析 | 第32-33页 |
5 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比较分析 | 第33-37页 |
· 上海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 | 第33-34页 |
· 浙江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 | 第34-35页 |
· 江苏的优势和不足 | 第35-37页 |
6 江苏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的改进对策 | 第37-45页 |
· 制定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必须考虑的因素 | 第37-39页 |
· 面向江苏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 第37页 |
· 着眼解决江苏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 第37-38页 |
· 应对国内日趋激烈的引才竞争 | 第38-39页 |
· 原有政策的改进 | 第39-41页 |
· 加大对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的财政性投入力度 | 第39-40页 |
· 完善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能力提升培训机制 | 第40页 |
· 继续支持各类新兴产业科技创业载体建设 | 第40-41页 |
· 加强对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的知识产权保护 | 第41页 |
· 完美有利于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人才创业的公共服务环境 | 第41页 |
· 新政策的选择 | 第41-45页 |
· 提出新兴产业科技创业与金融支持相配套的新举措 | 第42-43页 |
· 研究制定海外优秀科技创业人才居住证制度 | 第43-45页 |
结语和展望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