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北极海冰的研究进展 | 第9-10页 |
· 风暴轴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13-21页 |
· 资料说明 | 第13页 |
· 海冰资料 | 第13页 |
· 位势高度场、温度场、风场资料 | 第13页 |
· 方法说明 | 第13-21页 |
·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 第13-14页 |
· DQ指数 | 第14-15页 |
· 相关系数及t检验 | 第15页 |
· 31点带通滤波 | 第15-17页 |
· 奇异值分解 | 第17-20页 |
· 斜压性指数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北半球风暴轴的气候平均分布特征 | 第21-29页 |
· 前言 | 第21页 |
· 资料和方法 | 第21页 |
· 资料 | 第21页 |
· 方法 | 第21页 |
· 北半球风暴轴的气候平均分布特征 | 第21-25页 |
· 500hPa天气尺度位势高度方差的分布特征 | 第21-22页 |
· 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中心强度及中心位置的时间演变特征 | 第22-23页 |
· 北大西洋风暴轴的中心强度及中心位置的时间演变特征 | 第23-25页 |
· 850hPa天气尺度涡动热量通量的分布特征 | 第25-26页 |
· 775hPa天气尺度斜压性指数的分布特征 | 第26-27页 |
· 500hPa天气尺度急流的分布特征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四章 海冰异常对北半球风暴轴的影响 | 第29-41页 |
· 前言 | 第29页 |
· 资料和方法 | 第29-30页 |
· 资料 | 第29页 |
· 方法 | 第29-30页 |
· 海冰关键区的选取 | 第30-32页 |
· 海冰与北半球风暴轴的相关关系 | 第32-33页 |
· SVD分析 | 第33-36页 |
· 海冰密集度场与北太平洋区域上500hPa位势高度方差的SVD分析 | 第33-35页 |
· 海冰密集度场与北大西洋区域上500hPa位势高度方差的SVD分析 | 第35-36页 |
· 500hPa位势高度方差的合成分析 | 第36-40页 |
· 北太平洋区域上500hPa位势高度方差的合成分析 | 第37-38页 |
· 北大西洋区域上500hPa位势高度方差的合成分析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可能的影响机制与联系 | 第41-55页 |
· 前言 | 第41页 |
· 资料和方法 | 第41页 |
· 资料 | 第41页 |
· 方法 | 第41页 |
· 海冰异常与高度场的联系 | 第41-43页 |
· DQ指数与500hPa高度场的相关 | 第41-42页 |
· 500hPa高度场的合成分析 | 第42-43页 |
· 500hPa急流的变化 | 第43-46页 |
· 东亚急流的变化 | 第43-44页 |
· 北美急流的变化 | 第44-46页 |
· 775hPa斜压性指数的变化 | 第46-48页 |
· 北太平洋区域上775hPa斜压性指数的变化 | 第46-47页 |
· 北大西洋区域上775hPa斜压性指数的变化 | 第47-48页 |
· 850hPa涡动热量经向通量的变化 | 第48-51页 |
· 北太平洋区域上850hPa涡动热量经向通量的变化 | 第48-50页 |
· 北大西洋区域上850hPa涡动热量经向通量的变化 | 第50-51页 |
· 850hPa涡动热量垂直通量的变化 | 第51-54页 |
· 北太平洋区域上850hPa涡动热量垂直通量的变化 | 第51-52页 |
· 北大西洋区域上850hPa涡动热量垂直通量的变化 | 第52-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5-57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讨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