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3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7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 选题意义 | 第14-17页 |
·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 对生产者服务业的研究述评 | 第17-19页 |
· 关于生产者服务贸易对制造业贸易互动性的研究述评 | 第19-21页 |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1-22页 |
·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22-23页 |
·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22页 |
· 论文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第2章 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制成品贸易互动性相关理论分析 | 第23-30页 |
· 西方相关理论分析 | 第23-28页 |
· 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相互融合的“微笑曲线理论” | 第23-24页 |
· 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学说” | 第24-25页 |
· 生产者服务贸易和制成品贸易互动性的“生产区段和服务链理论” | 第25-26页 |
· 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制成品贸易互动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26-28页 |
·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机制分析 | 第28页 |
· 制造业是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 第28页 |
· 生产者服务业可以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 第28页 |
· 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制成品贸易互动机制分析 | 第28-30页 |
· 制成品贸易的转型升级带动了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 | 第28-29页 |
· 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能促进制成品贸易竞争优势的形成 | 第29-30页 |
第3章 我国生产者服务贸易与制成品贸易进出口现状分析 | 第30-37页 |
· 我国生产者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 第30-33页 |
· 生产者服务贸易远落后于货物贸易 | 第31-32页 |
· 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运输服务仍是生产者服务贸易的构成主体 | 第32-33页 |
· 我国制成品贸易发展现状 | 第33-37页 |
· 我国制成品在国外竞争力较强,市场占有率高 | 第34-35页 |
· 制成品贸易中生产者服务贸易含量较低 | 第35-36页 |
· 制造企业创新能力弱 | 第36-37页 |
第4章 我国生产者服务贸易和制成品贸易互动性实证分析 | 第37-42页 |
· 回归分析 | 第37-40页 |
·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7页 |
· 单位根检验 | 第37-39页 |
· 协整检验 | 第39-40页 |
·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 第40页 |
· 实证分析的结论 | 第40-42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42-46页 |
· 重视生产者服务贸易进口对制成品出口的拉动效应 | 第42页 |
· 加大外资引入生产者服务部门的力度以实现与制造业协同发展 | 第42-43页 |
· 应鼓励制造业承接服务外包来实现与生产者服务业的良性互动 | 第43-44页 |
· 实施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战略 | 第44页 |
· 加快高新技术制造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 | 第44-45页 |
· 建立健全与生产者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 | 第45-46页 |
总结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