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 论文结构分析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加大实证性研究比重 | 第16-17页 |
· 辨证分析的方法 | 第17页 |
· 多学科审视与多视野解读 | 第17页 |
· 综合比较分析法 | 第17页 |
· 具体做法 | 第17-18页 |
2 当前职中生人格成长的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 职业中学学生人格成长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 第18-22页 |
· 当前职中生的人格特点 | 第18-19页 |
· 职中生人格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 影响职中生人格成长的原因分析 | 第22-26页 |
· 职中生的内在原因 | 第22-23页 |
· 外在的因素 | 第23-26页 |
3 加强对职中生的人格教育 | 第26-30页 |
· 健康人格概述 | 第26-27页 |
· 加强职中生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 第27-30页 |
· 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要求 | 第27-28页 |
· 职业教育本身的要求 | 第28页 |
· 职中生自我成长的内在要求 | 第28-30页 |
4 传统伦理文化对职中生人格成长的作用分析 | 第30-38页 |
· 传统伦理文化概述 | 第30-31页 |
· 运用传统伦理文化进行人格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 第31-32页 |
· 传统德育方式不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 | 第31页 |
· 职中生对传统伦理文化有一定的“情结” | 第31-32页 |
· 传统伦理文化的“独特性” | 第32页 |
· 传统伦理文化对职中生人格成长的作用 | 第32-38页 |
· “修身”思想,有利于职中生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 第33页 |
· 儒家义利观,有利于职中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第33-34页 |
· “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有利于职中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 第34-35页 |
· “礼让谦恭”的态度,有助于职中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 | 第35-36页 |
· 传统人格教育理论丰富,有利于职中生人格全面发展 | 第36-38页 |
5 弘扬传统伦理文化,促进职中生人格成长 | 第38-51页 |
· 运用传统伦理文化对职中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原则 | 第38-42页 |
·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第38-39页 |
· 一致性原则 | 第39页 |
· 因材施教原则 | 第39-40页 |
· 疏导原则 | 第40-41页 |
· 遵循规律性原则 | 第41-42页 |
· 弘扬传统伦理文化,促进职中生人格成长的具体措施 | 第42-51页 |
· 制定合理的传统文化教育目标,贴近学生生活 | 第42-43页 |
· 弘扬传统伦理文化,丰富德育内容 | 第43-46页 |
· 拓展传统伦理文化教育的途径 | 第46-48页 |
· 加强教师对传统伦理文化的学习,发挥表率作用 | 第48-49页 |
· 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伦理文化教育,促进职中生的人格成长 | 第49-51页 |
6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A | 第54-55页 |
附录 B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